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11 08:35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傳記●文彥博】
文彥博(西元一○○六年~一○九七年)(見圖1),字寬夫,汾州介休人。
其先本敬氏,以避晉高祖及宋翼祖諱而改。
少從史炤學。
仁宗天聖五年(一○二七)中進士第。
任殿中侍御史時,宋對西夏用兵,偏校有臨陣先退、望敵不進者,主將不立予懲罰,令申覆。
彥博言:「此可施之平居無事時爾!今擁兵數十萬,而將權不專,兵法不峻,將何以濟?」
(宋史本傳)仁宗嘉納之。
當直史館為河東轉運副使,修復銀城河外唐時故道,益儲粟。
元昊來犯,圍城十日,知有備而退。
遷天章閣待制、都轉運使。
後召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時貝州王則反,明鎬討之,久不克。
彥博請行,命為宣撫使,旬日賊潰,擒則送京師。
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與樞密使龐籍議省兵,凡汰為民及給半廩者合八萬,論者紛然,謂必聚為盜,帝亦疑焉。
彥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
如有難,臣請死之。
其策終行,歸兵亦無事。
至和二年(一○五五)與富弼同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士大夫皆以得人為慶。
久之,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封潞國公。
英宗即位,有詔入覲。
英宗曰:「朕之立,卿之力也。」
彥博對曰:「陛下入繼大統,乃先帝聖意,皇太后協贊之力,臣何力之有?」
帝曰:「備開始議,卿於朕有恩。」
(宋史本傳)尋除侍中,判永興軍,入為樞密使、劍南西川節度使。
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相陳升之詔,彥博朝廷重臣:其令升之位彥博下,以稱遇賢之意。
彥博以紊朝綱,固辭乃止。
他在樞府九年,以祖宗法,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偏而不之弊爾。
又極論市易法之非,為安石所惡,力引去。
拜司空、河東節度使,判河陽,徙大名府。
身雖在外,而帝眷有加。
元豐三年(一○八○)拜太尉,復判河南。
久之請老,以太師致仕,居洛陽。
哲宗元祐初,司馬光薦彥博宿德元老,宜起以自輔。
宣仁后命為平章軍國重事,六日一朝,一月兩赴經筵,思禮甚渥。
紹聖初,章惇秉政,言者論彥博朋附司馬光,詆毀先烈,降太子少保,卒年九十二。
徽宗崇寧中,預元祐黨籍。
後特命出籍,追復太師,謚曰忠烈。
彥博逮事四朝,任將相五十年,名聞四夷。
有八子,皆歷要官,著述有文潞公集。
宋史本傳論贊有云:「立朝端重,顧盼有威,遠人來朝,仰望風采,其德望固足以折衝禦侮於千里之表。至於公忠直亮,臨事果斷,皆有大臣之風。至和以來,共定大計,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可謂的評。
(宋晞)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