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漢代科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0 23:1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漢代科技

 

漢人所謂的術數、方技或方術,即今日的科技。

 

自古以來,由於農業生產上的急需,天象學、曆數學不斷在進步。

 

至春秋戰國之際,天文學家輩出,觀察五行星運動,於是有甘德、石申「星經」,為世界最古的星圖。

 

漢代將天文學確立為國家科學(太史令),世界史上尚無相同的例子。

 

今日天文學分野的內涵,漢代幾乎已完全成立。

 

漢成帝河平元年(西元前二八),觀測得的太陽黑子,為世界最古的記錄。

 

關於日、月蝕的記錄,且已提供今日利用為月球運動的貴重依據。

 

自周代以來,關於天文學的宇宙觀,有宣夜、蓋天和渾天三說。

 

宣夜說到漢代已不傳了。

 

蓋天說者,謂天在上,地在下,天為地的覆蓋。

 

渾天說者,謂天禮如彈丸,地居其中,天包於外。

 

此說初具大地如球形的認識,今日學界因有地球說,乃我國古代便已有的意見。

 

當時一些天文學家,不但大膽的創立假說,並不斷用簡單的儀器,進行天文的測量,企圖證驗他們的假說。

 

其中如張衡作渾天儀,推測星辰出沒移動,十分精確,為世界最初的精密天球儀。

 

他又作候風地動儀,測驗地震,也很應驗,為世界最初的地震計,以及最早測知天災發生的方法。

 

春秋戰國時代有所謂夏曆、殷曆和周曆。

 

夏曆以建寅之月(即陰曆正月)為歲首;

 

殷曆以建丑之月(即夏曆的十二月)為歲首;

 

周曆以建子之月(即夏曆的十一月)為歲首。

 

至秦始皇時則以建亥之月(即夏曆的十月)為歲首,一年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

 

到漢武帝元封六年(前一○五),選司馬遷、星官射姓、曆官鄧平等,及民間專家二十餘人造曆,其中天文學家唐都、曆數學家落下閎為主要造曆者。

 

次年,製成太初曆,改正月為歲首,比秦曆精密很多,一年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又一千五百六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日。

 

因為夏曆比較適合農事季節,太初曆建寅,行夏之時,所以後來至民國前一般都相沿不改。

 

由於曆法、工程、軍事和工商業的發達,算具的進步和十進法的觀念以及自由數字的使用,促進數學的進步。

 

漢代數學書甚多,除周髀算經、孫子算經、九章算術,部分為先秦資料,大部分是經漢人整理補充、修正和注釋外,五曹、海島和數術記遺,則為漢人及漢末人所作。

 

如張蒼的九章算術,為劉徽作注,並擴充其內容,為漢代上自軍國稅民間日用之書。

 

又此書有二次方程和鉤股的存在,可知漢代已有代數學和幾何學的萌芽。

 

又此書不僅有正數、負數,且有零的觀念。

 

歐洲至十三世紀才有「0」的記號,於十七世紀以後始知道負數。

 

此外,又有圓和球的計算法。

 

它不但為古代中國的數學代表作,也經今日世界學術界證明其數學史權威地位。

 

後漢徐岳的數術記遺,是現在記載計算器構造類似今日算盤的最古之書,可知當時已有原始的算盤存在。

 

關於化學,漢代已知將水銀燒成丹砂,再燒又還元為水銀的物質變化原理。

 

醫學到漢代也大有進步,著名醫生很多,以倉公(淳于意)傳扁鵲脈術最有名。

 

東漢張機(仲景)深研醫學,著有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高度的臨床治療體系,為中國醫學最有價值的藥物治療法之權威著作,著者實堪譽為世界第一流的大醫學家。

 

此外,涪翁為針灸聖手,著鍼經診脈法,他的再傳弟子郭玉,在和帝時為太醫丞,即以針灸治病,多有效應。

 

針灸為我國醫學的獨特發明。

 

歐洲解剖學形成醫學基礎理念始自十六世紀,而此理念,於古代中國便已建立。

 

漢末,華陀不但精鍼法,尤精外科手術。

 

將動手術,先使病人飲麻沸散,失去知覺,刳割腹背後,縫合創口,敷以神膏,四、五天即合口。

 

所以不但被譽為中國外科鼻祖,也為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劑的外科聖手。

 

神農本草經,推定為後漢時代作品,它不但為我國最早的實用藥物書,而且到現在還是藥物學的經典。

 

由於金屬精鍊技術的進步,漢代武器材料已使用鋼鐵。

 

鑄鐵不但用來生產農具,也用在煮鹽的釜等其他用具上。

 

鑄鐵精練,我國領先歐洲達一千六百年,於十四世紀時歐洲始知其法。

 

至於磨粉用的磨,漢代也利用水力,此即所謂的水碓。

 

紡織業方面,動力傳導機械輪帶,同樣已自漢代發明。

 

漢代的農業比周初進步很多。

 

漢武帝的大興水利,對中國北部廣大地區的農業生產,有重大的進步作用。

 

他晚年又推行趙過的新田器(耦犁和耬車)及代田法,使農業開始發生大變革。

 

成帝時,氾勝之作農書十八篇,對節候、辨土、施肥、選種、下種、禦旱等農事,皆有記述。

 

尤其是區種法,對於小農經營很有保障。

 

在漢書藝文志中,記載有不不傳。

 

唯崔寔的四民月令流傳於今。

 

關於水利之學,西漢有賈讓,東漢有王景。

 

兩漢農業的大事,除普修水利,輸入西域、南海植物外,即將一般農業兼蠶桑技術,傳播到江南。

 

其他物理化學工程及工藝技術水準,都相當高超,又有筆墨的改進,造紙術的發明。

 

(韓復智)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29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3:30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