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天人感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0 22:38: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天人感應

 

天人感應是指天與人之間交互感應而言。

 

此說是由上古時代的天命神權思想流傳下來的。

 

尚書皋陶謨夏書記載:「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可見先人把上天視為是有意志的天,並在意識上予以形象化,認為天即是上帝,是人類的主宰者。

 

這種思想的產生,多因對自然界的現象缺乏了解,以致由畏懼而信奉,進而歌頌、膜拜,企圖藉此以得天愛。

 

殷商時代的人,遇有造作行事,多以龜筮所卜定其行止進退,即是絕對信天的一種表現。

 

左傳春秋記載天人關係者頗多,大抵言不敬天,天降災,妖由人興,神依人而行,鬼神依德,吉凶由人等,這都是天人感應說,視天可感人,人可感天之具體事例。

 

天人感應說之主要內涵有二:一、天可感人:認為天道至高無上,天的意志可以左右影響人的思想行為。

 

以儒家、墨家及陰陽家的說法,天性為仁,任德不任刑,故上天是以仁德愛人,人如不知善體天心而妄作非為,則天降災異以警人,使人修德以報天,人如不知改過遷善,必邀天怒,上天以洪水、大火、地震、大霜雪…等不尋常之事態施之於人,所以人應崇德以奉天。

 

二、人可感天:認為人的思想行為之表現可以感動上天。

 

我國二十四孝中有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等以孝感天之故事,即是此說具體之事例。

 

人可感天分善惡之行,善行則天降祥瑞,惡行則天降災害。

 

人可感天之說較天可感人具神祕色彩。

 

天人感應說雖甚流行,幾成中國流傳之祕思(Myth),惟諸子中亦有持反對之論,最主要之代表者為荀子與王充。

 

荀子認為天為自然,並無意志,天之變化只是一種自然律,天不能制定萬物,所以說人定勝天,並謂:「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王充認為:(一)人能受天之感動,卻無法感動天。

 

(二)天道自然無為,不能譴告人。

 

(三)災異非因人不修德所引起。

 

王充曰:「瑞應之自至,天地未必有種類也。

 

夫瑞應猶災變也,…災變無種,瑞應亦無類也。」

 

反對天人感應說者,亦均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天人感應說自古即有,但成為較完整而有系統者,當始自西漢時之董仲舒。

 

董仲舒將此說內容予以充實,其說包括官制象天、以人類天、同類相應、天人相通等,皆強調天人之間,可以來往相通,故曰:「天地流通而往來相應。」

 

而天人流通之焦點是以物和數作為基料,並以君或聖人作為通天之橋梁。

 

他認為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故主張人君須效法上天任德不任刑之性,以仁德治理天下。

 

天人感應說之長處是人因心存天有上帝之觀念,在思想行為上,會多所顧慮,不致輕易為惡;

 

至其短處,由於神祕色彩過於濃厚,易導致不切實際之言論,東漢時代盛行圖讖之說即為其流弊,有識之士當應鑒明也。

 

(賴慶鴻)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24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03:26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