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歷代通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0 10:54: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歷代通寶

 

我國新石器時代,是用貝殼作交易媒介叫做貝幣。

 

貝幣以子安貝為主,在離海遠的地方,不易找子安貝,所以有用骨做的骨貝,玉做的珧貝和銅做的銅貝(又稱蟻鼻錢)。

 

後來在農業發達地區。

 

又有仿農具而成的貨幣。

 

這種貨幣有二種:一種像「鏟形」,稱為布,如尖足布、方足布等;

 

一種像刀形,稱為刀,如齊刀、契刀等。

 

國語周語載:「周景王鑄大錢。」

 

春秋時已使用錢幣。

 

當時使用的圜錢是圓形,中間有圓孔。

 

自秦半兩錢以後,中間都是方孔。

 

「錢圜函方」成了錢的定式。

 

初時在錢面標明重量,如半兩、五銖等。

 

錢面上又有鑄法定價值,如三國時吳國的大泉五百、明嘉靖通寶背有二錢、五錢等。

 

至於錢面上鐫上年號是在晉惠帝永康元年(西元三00)趙廞在成都鑄「太平百錢」開始的。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鑄「開元通寶」,為我國錢幣鐫上通寶的開始。

 

此後常在通寶或元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或朝代,如南唐的大唐通寶、元代的大元通寶、明代的大明通寶等。

 

五代十國混亂期間,因銅缺乏,始用鐵鑄錢。

 

到宋代,鐵錢成了正規制度,且銅錢與鐵錢有規定的比值。

 

宋孝宗乾道元寶,錢背鐫局名,為錢幣鐫有鑄造機關的開始。

 

元武宗時鑄至大通寶,錢幕鐫有蒙文,清代仿此,在錢幕鐫滿文,我國錢幣行了二千多年,鴉片戰爭後,金融外流,錢價一落千丈,到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00)開始鑄造銅元,制錢雖未經清政府明令廢止,但已日漸沒有人使用。

 

(周家和)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17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20:46 , Processed in 0.40626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