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宗教●道教歷代人物誌】 道教的歷代人物誌,除已佚及殘存者外,大多保留在正統道藏之中,其中三洞(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十二類分類的譜錄、記傳兩部分為最珍貴的資料。
其特色有四:第一、為不分道派總輯者:以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為代表,諸家傳記,多有所本,乃將各種仙傳加以總輯,而不限於一派,道教記傳多賴此方式輾轉傳鈔,流傳後世。
第二、為道派性記傳:像樓觀先生本行內傳多記樓觀道士事蹟;
或專記全真道系高道之類,如七真年譜、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甘水仙源錄、金蓮正宗記、金蓮正宗仙源像傳等系列均是,此因道教尊尚門風,符劍傳宗的宗教性格,故多傳述高道風範。
第三、為雜廁於山志、譜錄者:像茅山志於記述地理、碑記之外,其中上清品第六、仙曹署第七、采真遊第八即多載茅山道系仙真;
又如雲笈七籤乃屬道藏提要之作,其中多徵引道書中人物傳記,足資考證。
第四、為修真得道的專傳:像許真君仙傳乃專門敘述許遜得仙的傳說,亦可兼及其同道或門徒等。
大抵道教人物記傳,編纂者或雜採書承系統的歷代仙傳;
或綴錄口承系統的道門傳說,其中真實成分常與傳說成分相混,故研究道教史料宜加徵驗,始可完成較近史實的道教史。
漢末至初唐時期:較早的仙傳為託名劉向撰列仙傳,至晚後漢時已流行,所記多為傳說的古仙人,可謂漢以前神仙的集大成。
又御覽引桂陽列仙傳,有陳氏運溶麓山精舍叢書輯存本,應屬地區性仙傳。
其次為葛洪撰神仙傳,今本非全帙,乃明人輯存。
所記亦多古仙,其中因葛洪金丹道思想,故頗有金丹道色彩,乃早期重要仙傳。
又晉書卷五十載顏協曾撰晉仙傳五篇,已佚。
南北朝仙傳,以茅山道系最有成績:梁陶弘景綜理上清經派手,增編顏歡真經為真誥,此書與真靈位業圖為早期仙傳較有系統的史料,見素子胡愔撰洞仙傳,即多採華陽洞天的仙真,而兼及六朝筆記。
同屬於南朝仙傳,又有陳馬樞的道學傳,陳國符有輯本,亦多載南朝學道的人物。
至於北朝,專記樓觀道士的樓觀先生本行內傳,陳國符亦有輯本。
據終南山說經臺歷代真仙碑記所節錄,應早在北朝已有記傳,其後始附載唐以後樓觀道士,與同為茅山道士朱象先所輯古樓觀紫雲衍慶集三卷同觀,可了解樓觀道士的大概。
唐代仙傳,完成於唐的有德宗貞元年間,李渤撰真系,述上清經派諸道傳記,尊其門風。
又有王懸河纂三洞珠囊,屬道教類書,中載學仙者事蹟。
完成於唐、五代之際,則有杜光庭的神仙感遇傳、墉城集仙錄,杜光庭由唐入蜀,在青城山宣揚道教,以其飽學所撰仙傳,資料豐富。
而記述唐代仙真及道士者,又有沈汾撰續仙傳三卷,序謂據聞見撰成。
而仙苑編珠所記更廣,乃天台山道士王松年所撰,其中亦多唐代道士資料,可藉以考知唐代道教的情況。
宋元時期為道教記傳整理較為完備的時期,此與諸帝崇道,敕修道藏有關。
張君房整理道藏,取七部精英,撰成雲笈七籤,其中多收仙傳,像洞仙傳即保存於其中。
宋哲宗時,賈善翔撰高道傳十卷,未收於道藏中,然其資料當為三洞群仙錄及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等所引用。
三洞群仙錄二十卷約在紹興年間正一道士陳葆光所撰集。
元代道士熱心整理道門史料,成就最大:張天雨為吳郡人,撰玄品錄五卷,所記非止道士,傳文之前,各標以品類,如道品、道權、道化之類,乃兼及各類人物之作。
又撰茅山志十五卷,劉大彬曾據此改編,為上清經派重要傳記。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凡五十三卷,續編五卷,後集六卷。
正編止於兩宋,續編補其缺,兼及金元間七真故事,題為浮雲山聖壽萬年宮道士趙道一編修,陳國符疑為南宗道士,此書為詳贍的道教傳記,引錄豐富,惜不詳注出處。
金元時,全真道最為興盛,其傳記亦最完備。
今傳人物誌,陳國符考訂多李道謙所編,道謙疑為馬鈺、高圓明一系弟子,凡有七真年譜、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三卷及甘水仙源錄十卷,多述王重陽以下全真七真的修真學道事蹟,稱為終南祖庭,因李道謙曾提點陝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領終南山劉蔣村全真祖庭重陽萬壽宮事。
全真事蹟,又有秦志安編金蓮正宗記五卷,劉志玄、謝西蟾合撰金蓮正宗仙源像傳。
明以後多以宗派為主撰述,即多以道派本山,撰集諸真傳記:除前述茅山志,一再鋅行外,當時大派則龍虎宗有漢天師世家四卷,清人婁近垣撰龍虎山志十六卷,靈寶派有明人俞策撰閤皁山志二卷,殊為簡略;
淨明忠孝道,則有清人丁步上郭懋隆撰逍遙山萬壽宮志二十卷。
類此山志,除記述地理、歷史外,均及仙真、道士的資料。
此外,如廖侁撰南嶽九真人傳(道藏、虞字)、李沖昭撰南嶽小錄,專記衡山;
又有天台山志專記天台山,以及金華赤松山志之類,均保存眾多仙真傳記。
自元代以下,不同道派的傳記資料,多散見而未完整編成仙鑑。
(李豐楙)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