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3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絕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8 16:57: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絕對

 

絕對(Absolute),是從拉丁文Absoluere蛻變出來,原意是鬆開(toLoosen),引伸為任何限定關係的解放,無所關聯的,不受條件制約者。

 

在哲學上,它通常用來指稱那唯一的,但又同時是萬物所從出的終極實在。

 

它意謂著完整、完美,與有限不完美的世界截然不同。

 

根據當代學者愛克頓(H.B.Action)的考證,絕對作為重要的哲學術語,遲至西元十八世紀末期德國的唯心論哲學,才被大量運用。

 

可是,如果我們不將絕對的意義限定在唯心論、泛神論的看法裏,甚至願意接受當代存在哲學家、神學家保羅田立克的論證,一切宣稱相對主義的主張都不可避免地作出絕對的肯斷-一切都是相對的-而成為一種絕對的相對主義的立場。

 

那麼我們可以說,一切人類的哲學思考都是在探尋絕對;

 

只是,囿限於個人的看法,以致於各說各話,莫衷一是罷了。

 

傳統哲學對絕對的理解,以亞里斯多德、湯瑪斯為例,可以有下列三種意義:一、自身擁有存有者,即以實體或所謂的絕對附質身分擁有存有,而非僅藉與他物之關係始具存有;

 

二、並非僅為其他實體的屬性之物;

 

三、排斥與他物之一切實際關係之存有者。

 

但是,如果我們也願意考慮近代哲學以來的不同看法,則康德認為絕對是「無條件者」(theUnconditioned);

 

菲希德認為絕對是創造一切現象的自我;

 

而謝林則主張絕對乃透過智的直覺所把握到的主客合一的理性;

 

至於黑格爾,絕對就是在正反合附辯證歷程中創造一切的心靈。

 

絕對,作為哲學追尋的目標,仍是一個需要不斷思考的課題,它的答案要求探尋者自己去廓清,而一切歷史上的解決,也只有在探尋者的廓清過程中,才會變得明朗,有意義。

 

(袁保新)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45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2 03:39 , Processed in 0.29687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