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哲學●語言哲學】 語言哲學(PhilosophyofLanguage),是當今西洋哲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課題。
它即探討「語言是什麼」的哲學問題。
凡是當代的分析哲學家,都很注意此類論題,並視其為一種有效的哲學方法。
茲舉當代語言哲學家維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西元一八八九~一九五一年)來說明,維氏的思想具有創造改革性,前後兩期各有不同的看法。
一、前期的看法:乃以邏輯哲學論叢(TractatusLogico-Philosophicus)為其主要思想內容。
他認為語言的功能是用來描述世界。
語言是由命題組成,同時命題是由名稱(Noun)組成;
然而世界是由事實組成,事實是由對象(Object)或事物(Thing)組成。
每一名稱與其所指謂的對象具有一一對應(OnetoOneCorreSpondence)關係,茲為助了解,簡表如下:二、後期的看法:乃以哲學探討(PhilosophicalInvestigations)為其主要內容。
他不再主張「語言只在於描述事實的看法」,反而提出「語言遊戲」(LanguageGame)的口號,認為語言有如遊戲,具有無數多的種類,強調語言的多重性(Multiplicity)。
他的後期語言哲學認為「哲學在於反對我們理智受語言蠱惑的戰鬥」,其目的在於解除理智的束縛,使其清醒。
因此,他的哲學方法是在提供一種作為個別實際目的(AparticularPurpose)之用的診斷治療法,使該問題消失於無形。
維氏的語言哲學認為語言是一種階梯,是一種工具。
唯有從語言的邏輯結構和其實際用法兩方面雙管齊下,才能真正發揮語言的妙用,把握到它的奧祕處。
他的思想影響後來的日常語言分析很大,諸如當今英國牛津學派的健將史喬松(PeterStrawson),還有魏士頓(JohnWisdom)、來爾(GilbertRyle)、歐森(J.O.Urmson)、奧斯丁(JohnAustin)等皆蒙其惠益。
(陳榮波)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