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唐宋道教】 唐代以國姓與老子偶然相同,特尊通教。
乾封二年(西元六六七),追號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置崇玄學於玄元廟,定道?
之制,行煉丹之事。
太宗、高宗、憲宗、敬宗、武宗,皆因服食丹藥而喪命。
唐代公主、妃嬪,多入道觀為女真,受金仙、玉真諸封號。
朝臣如賀知章之流,亦棄官乞為道士。
至唐武宗與宰相李德裕,因奉道之故,遂毀佛教,勒令僧尼還俗,乃並摩尼、景教、祆教而盡減。
宋代尊奉道教,以真宗、徽宗為盛。
宋本趙姓,不能以老子為祖,別造「趙玄朗」為道教之祖,而改太上玄元皇帝為太上混元皇帝,改玄聖文宣王(孔子)為至聖文宣王,以避諱。
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賜信州(江西上饒)道士張正隨為虛靜先生,王欽若為奏立授籙院及上清觀(今曰太上清宮,在江西貴溪龍虎山上),蠲其田租,自是凡嗣世者皆賜號,即後世江西張天師之始。
此時於京師建玉清昭應宮、會靈觀,管以宰相職。
各路亦遍置宮觀,以侍從諸臣退職者領之,號為祠祿,迄於南宋未改。
徽宗於政和六年(一一一六),賜方士林靈素號通真達靈先生。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自稱佛為大覺金仙,其他皆使準道教之名,自稱教主道君皇帝。
未幾,徽宗、欽宗悉被金人虜去,而宋人崇奉者仍盛。
南渡後,道教分派漸起,有南北二宗:南宗自老聃、東華少陽君(為神仙,非實在人物)、鍾離權、呂純陽,遼之劉操,宋之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一名長庚),至彭耜;
北宗自呂純陽至金之王。
商宗主性,北宗主命。
主性者,由服食煉養,而保嗇吾人之真性,可稱為自力宗。
主命者,由符咒科教,而得延命,可稱為他力宗。
北宗以王最著名,其行教,先使人讀孝經及老子道德經,而修孝謹純一之德,立說多及於六經。
在文登(山東今縣)、寧海(山東牟平)、萊州(山東掖縣)諸地說法設會,必使三教之名,稱之為全真。
蓋摒去妄幻,獨全其真之意。
門人譚處端(長真子)、劉處元(長生子)、馬鈺(丹陽子)、丘處機(長春子)等最為有名。
以丘處機為第一,全真教之盛大,處機之力。
此即長春之派,又稱為龍門法派,如「道德通元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復本,合教永貞明」,此二十字,為其所倡。
真大道教為金劉得仁所創,其教以苦節危行為主,不妄施與。
五傳至酈希誠,元憲宗賜以真大道教之名。
正一教為張天師之後第三十六代張宗演,蒙元世祖之命,管領江南道教,即江西張天師,世稱正一真人所自始。
太一教起於金天眷年間(一一三八~一一四○),為蕭抱珍所創,傳太一三元法籙之術,因名其教為太一。
(程光裕)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