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針灸大全】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18:39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兩間者,二間三間也。


兩商者,少商商陽也。


兩井者,天井肩井也。


言此六穴,相依而分別於手之兩支也。


另見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審自意,次觀肉分。


此言取量穴法,必以男左女右,中指與大指相屈如環,取內側紋兩角為一寸,各隨長短大小短,大小肉分,骨節發際之間,量度以取之。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18:52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伸屈者,如取環跳之穴,必須伸下足,屈上足以取之,乃得其穴。


平直者,或平臥而取之,或正坐而取之,或直立而取之。


自然安定,如承漿在唇下宛宛中之類也。


在陽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


在陰分 之間,動脈相應。


陽部者,諸陽之經也。


如合谷、三裡、陽陵泉等穴,必取俠骨側指陷中為真也。


陰分者,諸陰之經也,如箕門、五裡、太衝等穴,在屈心之間,必以動脈應指,乃為真穴也。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用一經而可正。


此言取穴之法,必須點取五穴之中而用一穴,則可為端的矣。


若用一經,必須取三經而正一經之是非也。


頭部與肩部詳分,督脈與任脈易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19:04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頭部與肩部,則穴繁多,但醫者以自意詳審大小、肥瘦而分之;


督、任二脈、值乎背腹中行,而有分寸則易定也。


明標與本,論刺深刺淺之經。


標本者,非止一端也,有六經之標本,有天地陰陽之標本,有傳病之標本。


夫六經之標本者兌,標在人迎、頰挾、頏顙也。


足太陰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標在背脾俞與舌本也。


足少陰之本在內踝上三寸中,標在背腎俞與舌下兩脈也。


足厥陰之本在行間上五寸中所,標在背肝,標在耳後上角下外 也。


手陽明之本,在肘骨中上別陽,標在額下合鉗上也。


手太陰之本兩筋之間二寸中,標在筋下三寸也。


此乃十二之行取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19:17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經云:病有標本,刺有逆從淺深之理。


凡刺之方,必別陰陽,前後相應,逆從得施,標本相之於本。


故治有取標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


故知逆從正行無間。


明知標本者,萬舉萬當;


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


夫陰陽標本,逆從之道也。


小而言大易言而世人識見無能及也。


治反為逆,治得為從。


先病而後逆者,先逆而後病者,先病而後生寒者,先熱而後生病者,此五者俱治其本也。


先熱而後中滿者,治其標。


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


先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


先病而後中滿者,治其標;


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


大小便不利治其標,大小便利,治其本。


大小便不利而生病者,治其本。


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


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又云:得病日為本,傳病為標也。


淺深者,刺陽經必中榮,須淺而臥針,無傷於衛也。


刺陰分中衛,須深而立針,無損於榮也。


此謂陰陽標本,淺深之道也。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經。


此言用針之法,有住痛移疼之功者,必先以針左行左轉,而得九數,復以右行右轉而得六數隆別走於太陰脾經,此之類也。


豈不聞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19:29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門海者,如章門,氣海之類。


俞者,五臟六腑之俞也,俱在背部二行中。


募者,臟腑之募。


,小腸募關元,但三焦、包絡,膀胱無募矣。


此言五臟六腑之有病,必取此門海俞募之穴而刺之,最微妙矣。


經絡滯而求原別交會之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19:41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原者,十二經之原也。


別,陽別也。


交,陰交也。


會,八會也。


夫十二原者,膽原丘墟,肝原,腎原太 ,三焦原陽池,包絡原大陵。


八會者,血會膈俞,氣會膻中,脈會太淵,筋會陽陵泉,骨會大杼。


髓會絕骨臟會章門,腑會中脘也。


此言經絡血氣凝結不通者,必取此原別交會之穴而刺之。


更窮四根三結,依標本而刺無不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19:56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根結者,十二經之根結也。


《靈樞經》云:足太陰根於隱白,結於太倉也。


足少陰根於涌泉兌,結於鉗耳也。


少陽根於竅陰,結於耳也。


手太陽根於少澤,結於天窗、支正也。


手少陽根於關衝,結於天牖、外關也。


手陽明根於商陽,結於扶突、偏歷也。


手三陰之經未載,不敢強注。


又云四根者,耳根、鼻根、乳根、腳根也。


三結者,胸結、腹結、便結也。


此言能究根結之理,依上文標本之法刺之,則疾無不愈也。


但用八法五門,分主客而刺無不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0:13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八法者,奇經八脈也。


公孫衝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配合,分於五也。


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也。


主客者,公孫主內關客穴,先主後客,而無不效也。


詳載於後。


八脈始終連八會,本是紀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0:25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八脈者,即奇經也,注見上文。


八會者氣、血、脈、筋、骨、髓、臟、腑之會也,亦注見前。


紀綱者,如綱之有綱也。


此言奇經八脈起止,連及八會,本是人身經脈之綱領也。


十二經絡十二原,是一樞要。


十二經、十五絡、十二原穴,俱注見前。


此言十二原者,乃十二經絡出入門戶之樞紐也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幽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0:37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六十六穴者,即子午流注,井滎俞原經合也。


陽干注腑三十六穴,陰乾注臟三十穴,共成六十六穴,俱載於後子流注之中一穴用之,則幽微之理可見矣。


一時取一十二經之原,始知要妙。


十二經原,注見於前。


此言一時之中,當審此日是何經所主,當此之時該取本日此經之原穴而刺之,則流注之法玄妙始可知矣。


原夫補瀉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


此言補瀉之法,非但呼吸,而在乎手指之法也。


法分十四者,循捫提按,彈捻搓盤,推內動搖,爪切進退出攝者是也。


法則如斯,巧拙在人之活法,備詳金針賦內。


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識本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0:48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交正者,如大腸與肺為傳送之府,心與小腸為受盛之官,脾與胃為消化之官,肝與膽為清淨小腸之穴兼之。


余仿此。


言能識本經之病,又要認交經正經之理,則針之功必速矣。


交經繆刺,左有病而右畔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1:00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繆刺者,刺絡脈也。


右痛而刺左,左痛而刺右,此乃交經繆刺之理也。


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


三陽之經,從頭下足,故言頭有病,必取足穴而刺之。


巨刺與繆刺各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1:10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巨刺者,刺經脈也。


痛在左而右脈病者,則巨刺之,左痛刺右,右痛刺左,中其經也。


繆刺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


亦有移易者,右痛未已而左脈先病。


如此者,必巨刺之,中其經,非絡脈也。


故絡病,其經與經脈繆處,故曰繆刺。


此刺法之相同,但一中經,一中絡之異耳。


微針與妙刺相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1:20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微針者,刺之巧也;


妙刺者,針之妙也。


言二者之相通。


觀部分而知經絡之虛實。


言針入肉分,則以天人地三部而進,必察其得氣,則內外虛實而可知矣。


又云:察脈之三部,則知何經虛,何經實也。


視沉浮而辨臟腑之寒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1:31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言下針之後,看針氣緩急,可決臟腑之寒熱也。


且夫先令針耀,而慮針損;


次藏口內,而欲針溫。


言欲下針之時,必先令針光耀,看針莫有損壞,次將針含於口內,令針溫暖,與榮衛相接,無相觸犯也。


目無外視,手如握虎,心無內慕,如待貴人。


此戒用針之士,貴乎專心誠意而自重也。


令目無他視,手如握虎,恐有傷也。


心無他想,如暮,著意留心,不失其所,此之謂也。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


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1:43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言欲下針之時,必先以左手大指爪甲於穴上切之,則令其氣散,以右手持針,輕輕徐入,此乃不痛之因也。


空心恐怯,直立側而多暈。


空心者,未食之前。


此言無刺飢人,其氣血未定,則令人恐懼,有怕怯之心,或直立或側臥,必有眩暈之咎也。


背目沉掐,坐臥平而少昏。


此言欲下針之時,必令患人勿視所針之處。


以手爪甲重切其穴,或臥或坐,而無昏悶之患也。


推於十干十變,知孔穴之開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1:53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十干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


十變者,逐日臨時之變也。


備載於《靈龜八法》之中。


故得時為之開,失時為之闔。


苟能明此,則知孔穴之得失也。


論其五行、五臟,察日時之旺衰。


五行、五臟俱注見前。


此言病於本日時之下,得五行生者旺,受五行克者衰。


知心之病,得甲乙之日時者,生旺;


遇壬癸之日時者,克衰。


余皆仿此。


伏如橫弩,應若發機。


此言用針之捷效,如射之發中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2:03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陰交、陽別而定血暈,陰蹺、陽維而下胎衣。


陰交穴有二,一在臍下一寸,一在足內踝上三寸,名三陰之交也。


此言二穴能定婦人之血暈,又言照海、內關二穴,能下產婦之胎衣也。


痹厥偏枯,迎隨俾經絡接續。


痹厥者,四肢厥冷麻痹也。


偏枯者,中風半身不遂偏枯也。


言治此證,必須接氣通經,更以迎隨之法,使血脈貫通,經絡接續也。


漏崩帶下,溫補使氣血依歸。


漏崩帶下者,女子之疾也。


言有此證,必須溫針待暖以補之,使榮衛調和而歸依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2:14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靜以久留,停針待之。


此言下針之後,必須靜而久停之。


必準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


端的處,用大鐘治心內之呆痴。


照海等穴,俱載折量法中,故不重錄。


大抵疼痛實瀉,癢麻虛補。


此言疼痛者熱,宜瀉之以涼;


癢麻者冷,宜補之以暖。


體重節痛而俞居,心下痞滿而井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2:22:25 | 只看該作者

標幽賦


俞者,十二經中之俞穴。


井者,十二經中之井也。


心脹咽痛,針太衝而必除;


脾冷胃疼,瀉公孫而立愈。


胸滿腹痛,刺內關;


脅痛肋疼,針飛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19:4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