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牡蠣】 牡蠣,為牡蠣科介類動物,可分近江牡蠣(OstreaRivularisGould)、長牡蠣(OstreaGigasThunb)、大連牡蠣(OstreaTailienwhanensisCrosse)、復瓦牡蠣(OstreaImbricataLam)、密鱗牡蠣(OstreaDenselamellosa),或僧帽牡蠣(OstreaCu-callate)等之貝殼。
異名:牡蛤、蠣蛤、古賁、蠣房、蠔殼、左牡蠣、左殼。
採集:由海水中固著岩石上之牡蠣取下,或海水退潮時,至海灘上拾取;
經取得後,去肉供食用,將殼洗淨,晒乾即得之。
藥材性狀:牡蠣為不規則之卵圓形、三角形或長圓形貝殼。
邊緣呈波狀或不規則形狀大小不等,由左右二殼構成,通常長十至二十公分,寬五至八公分。
外表灰色、灰黃色或灰藍色,呈層狀,並有彎曲之粗糙層紋。
殼內面較光潤,多為乳白色,基部有橫紋,無光澤。
右殼(即上殼)稍扁平,微呈蓋狀;
左殼(即下殼)較右殼厚而大,不平坦。
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白色,層狀。
成分:牡蠣殼含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五碳酸鈣、磷酸鈣及硫酸鈣,並含鎂、鋁、硅及氧化鐵等。
此外,含有機質約百分之一.七。
牡蠣肉含有糖類脂體,其構成脂肪酸為14-Methyl-4-PentadecnoicAcid;
尚含有能降低家兔血糖作用之物質。
效用;
牡蠣之粉末,內服為抗酸劑,用於胃酸過多,並為造骨藥。
中醫為斂汗、濇陽、澀精、化痰;
治驚癇、眩暈、盜汗、遺精、崩漏、瘰等。
(許喬木)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