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1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教育●宗教改革與教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7 06:55: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教育●宗教改革與教育

 

基督教會自成立以來,一直到西元十六世紀為止,已敗象畢呈,且發生許多醜聞。

 

教會累積下來的污穢事,重要的有如下數端,使得宗教改革成為勢在必行:一、教皇與帝王爭權:基督教創立之初,教徒都重「上帝之城」,不逐世俗名,也不求世俗利,「凱撒歸凱撒,上帝歸上帝」,聖經早有此種教訓。

 

但其後教會組織愈為有形,教會權力愈為龐大之後,教皇卻開始迷戀權位。

 

教皇與帝王的爭權,終不能免。

 

二、教會本身的分裂(GreatSchism):尤有甚者,發生在教會本身而駭人聽聞的一件事,即是在義大利及法境,各出現一位「正統」教皇,彼此互揭對方隱私,攻訐不遺餘力。

 

三:教會斂財而平民生活痛苦不堪:教會向人民徵收什一稅(Tithe),還販賣贖罪券,盡力搜括百姓血汗錢,平民則連遭黑死病及數年亂戰,民不聊生。

 

當時歐陸貧富之懸殊,已類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屍骨」了。

 

一五一七年,贖罪券的販賣在日耳曼地區擴大進行,激起了威丁(Wittenburg)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MartinLuther,一四八三~一五四六)的反抗,他藉攻擊販賣贖罪券的行為,提出宗教改革的主張,終於獲得許多不滿分子之贊同,基督教社會從此陷入宗教紛爭中,而天主教的「統一性」也因此分裂。

 

抗議羅馬的教士,稱為「抗議者」(Protestants),又稱為「新教徒」,而固守羅馬教會者,則稱為「舊教徒」。

 

新教的教義與教育有關者有三:一是新教領袖認為聖經的解釋,人人可以為之,不必透過教會。

 

二是既然人人都可解釋聖經,因此,人人都要能夠研讀聖經;

 

人人能夠研讀聖經,就必須人人都能識字。

 

三是新教領袖特別著重人性本墮落的論點,因此,對於宗教信仰,更採仰賴神方能得救的看法;

 

對於管教措施,尤取嚴厲的手段。

 

馬丁路德的教育見解,有許多獨到之處。

 

他首先提出教育的重要性,由於人性本惡,故教育尤為必要;

 

克服惡魔,需要心力:而心力的培養,非借助於教教育不為功。

 

他繼而為文呼籲市政單位應設立學校,勸誘家長遣送子弟入學,家長不能視子女為私有財產,隨心所欲的任意處置,市政單位更不可只看近利而忘記長遠的教育工作。

 

此外,路德還肯定教師地位的神聖性,認為教師對社會的貢獻,不下於牧師。

 

路德的教育主張,經由威丁堡大學的兩位同事-布肯哈根(JohnBugenhagen,一四八五~一五五八),及梅蘭克吞(PhilipMelanchthon,一四九七~一五六○)予以宣揚,使得日耳曼地區因教會改革運動的關係,而對普及教育大有幫助。

 

此外,喀爾文(JohnCalvin,一五○九~一五六四)在瑞士,以及英國清教徒的教育改革工作,也甚具成效。

 

(林玉體)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02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2:03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