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體育●芭蕾舞】 芭蕾,在歐洲的藝術領域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芭蕾初期是貴族自身的活動,不惜金錢作豪華演出,帶動了其他藝術的前進。
戴雅費列夫芭蕾舞團(BalletsDiaghilev)在西元二十世紀的初期風靡了歐洲及南北美洲,特拉汶斯基(StravinskyLgok)即是為該團寫作火鳥、彼德羅契珂、春之祭禮等舞劇而成名,領導近代音樂的創作潮流。
大畫家畢卡索、馬蒂斯也為該團製作布景,擔任舞臺設計。
芭蕾是文藝復興以後的產物,起源於義大利的米蘭與翡冷翠兩地,原為貴族宮廷中的社交舞。
法國凱薩琳德麥迪西皇后(CatherinedeMedicis)把它帶到法國宮廷;
甚得貴族們的喜愛,發展為宮廷芭蕾(CourtBallet)。
成為一種演藝活動,在一六七二年以後始有職業性的演出。
皇家音樂舞蹈學校(AcademieRoyaledeDanse)校長盧利(JeanBaHisfeLully)所創的歌劇都有芭蕾的演出;
芭蕾才有機會進入舞臺。
宮廷舞師進入社會作職業性的演出,使芭蕾的演出有了重大的改變,為了吸引觀眾,有了動作向空中發展的立體理論,隨之產生了立體與平面,以及基本理論的爭論,迄未休止,在芭蕾演變中有所謂「傳統」與「革新」,「嚴格古典」與「抒情」,「純粹舞藝」與「標題」,「芭蕾」與「現代舞」等爭論,芭蕾在不斷爭論中,幾經改革、創新,得有今日所看到的成就。
東方人研究芭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事;
臺灣、日本、韓國、菲律賓,都在推展芭蕾教學,日本企業家肯支持芭蕾的活動,舉辦世界性的芭蕾比賽;
邀請第一流的芭蕾舞蹈家到日本教學,支援芭蕾舞大規模演出等等,才使日本的芭蕾舞具有了世界性的水準。
民國五十年前後,臺灣芭蕾也曾經有過一段相當燦爛的時期,但企業家未加支援,而日漸落後。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舞蹈團已成立了專業性的芭蕾舞團,每年作定期的演出。
(高棪)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