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戲劇●表現主義派戲劇】 表現主義派戲劇,約興起於西元一九一○年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
戰敗後的德國,在政治上乃是最為繁亂時代─興登堡時代,此時各種紛擾興起,如共產黨徒、社會主義者形成極度的不安,於是引起思想上的紛亂。
表現主義派戲劇即是此文化背景的產物。
它們反對自然主義和寫實主義者所表現的真實層面,在它們認為這只是一種外在的真實,而不是內在的真實。
故其所追求的,乃是內在心靈的真實-是一個人的心靈活動、思想活動的真實。
特別指的是思想心靈中本能的衝動,此種本能的衝動是缺乏邏輯的連繫或關聯,乃是一種瞬間本能的衝激。
強調個人的自我存在,每個人把自己看做理性的,但每個人卻同時都有瞬間非理性衝激的產生的可能。
例如一個人生氣、怨恨時會想要殺人,每個人或許都會有此種念頭,但不一定或不會去實現這種殺人的意念。
此種非理性的衝激,即為表現主義派所要把握的。
自然主義是使用科學的方法來處理人生、表現人生。
但表現主義派卻是使用歪理來扭曲人生、表現人生,強調瞬間本能的衝動,把一個人內在的心理狀態,在瞬間做完全的隔離。
此種孤立狀態係將其他部分的一切外界關係完全打碎,也即是把自我放在隔離的狀態之下,或非時空的狀態之下,所造成自我的分裂,游離出來的情感。
此種情感是人類本能的衝動與外界或環境所引起的衝激而來的。
綜上所述,最能具體表現此種類型戲劇的特徵,大致可分下列幾點來說明:一、情節方面:它摒除一切正常的情節發展,變成一個片斷,或缺乏邏輯的關鍵,兀突的、非常識性的邏輯形式,是夢魘似的不合乎世俗邏輯的觀點,從而顯示出心靈上瞬間本能的衝動。
二、人物方面:人物是隔離的、打碎的、怪異的。
它們都不是有個性的人物(乃是集體的人物),劇中人物都用集合名詞,代替個人專有名詞,例如父親、兒子、警察、老婦人…等為人名,人物是劇作者的意念人物,它們不是有血有肉的人物,而是像木偶似的人物。
三、語言方面:劇中人物的語言,不是我們所習慣的生活周遭的邏輯語言,是兀突的,有時像電報似的,或長篇大論的贅語。
四、舞臺方面:此種類型的布景設計風格,常常喜歡扭曲布景的線條,來表達人物的心靈或情感的挫折,不是真實性的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外觀。
在色彩的使用上為不自然的顏色。
服裝、燈光、道具的處理方法亦同。
如許多人物均穿著相同的服飾,來強調現代人的一律,一成不變。
在設計燈光上亦採不自然的燈光色彩、角度,或明暗度來表現劇中人對人類某種觀念變形的象徵意義。
整個舞臺特點是一種快速流轉的舞臺,兀突的轉化,由於極快的轉換,常常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像電影似的流轉其空間,表現心靈的變化。
這種舞臺上的一切,是與現代科學條件相結合,使用現代化的升降、旋轉舞臺,祇有運用此種現代化的舞臺演出方式,才能收到快速流轉的效果。
五、觀眾情緒效果方面:對一般人來說是莫名其妙,根本不了解,無從產生同情,觀賞此類戲劇乃是置身世外,因其不是正常人心目中的世界,對一般人來說,是隔膜的,沒有同情與好感,是超然的游離出來,以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去欣賞。
表現主義派戲劇的代表人物及劇作:一、GeorgeKaiser:FromMorningtoMidnight,二、ErnstToller:ManandtheMesses,三、Hasencelever:TheSonMan,四、O'Neill:EmperorJones。
(林清涼)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