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五卅慘案】 民國十四年是國內軍閥大混戰之一年,其背後各有列強所支持,生民塗炭,中央政令不及於各省。
上海五月三十日慘案之發生,起因於日本紗廠之虐待華工,槍殺拘留請願代表,引起滬市學生同情,於是日下午在公共租界遊行時,遭英巡捕開槍射擊,造成空前之大慘案,群情激憤,風潮因之擴大,上海全面罷市約三星期,罷工罷課達三月之久,其中罷工人數超過十五萬人。
當時北京臨時執政政府正陷於奉系張作霖、國民軍系馮玉祥煎逼之下,基礎脆弱,先是徒具形式之抗議,繼派蔡廷幹等赴上海與英、法、美、日、比、義六國委員交涉,最後由外交總長沈瑞麟與北京公使團進行談判,均無具體結果,乃引起各界之聲援。
北京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表現最為熱烈,市民爭先捐款,援助上海被難同胞,處處呈現國民救國運動之光輝。
英人則以激烈手段繼續製造漢口、沙基、重慶、南京等慘案,其中尤以沙基慘案死傷最為慘重,因之本來為對日事件,竟演變為專對英國之怒潮,抵制英貨,收回各地英租界,乃成為共同奮鬥之目標。
此一救國運動,影響所及,國人民族意識普遍提高,既仇恨帝國主義對華侵略之無止境,復怨憤軍閥之禍國,企望中國統一富強之意念更加迫切。
故十五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後,所到之處得到人民普遍之協助,卒能擊敗十倍以上之敵軍,完成統一大業。
(李守孔)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