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西洋音樂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5 13:0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西洋音樂史

 

西洋音樂史,特指歐洲文化系統內,有關音樂各方面的演進歷程。

 

它的肇始,比起其他古文明地區,像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等,是相當後起的,但由於各種歷史、宗教、文化等因素,卻始終踏實地、直線地、加速地發展著,直到今天仍是全世界的音樂主流。

 

任何國家民族傳統音樂的整理與發揚,雖然都須盡力抵制它的直接影響與威脅,尤其消除它對民族特色的潛在破壞力,但是在復興固有文化的過程中,仍須借助於它的科學研究方法,和它純熟有效的藝術處理技巧。

 

西洋音樂各層面的成就,得來不易。

 

而每個時代追求改進的毅力,卻很驚人。

 

現在依照它的三個重要時期,分作以下三點來討論:一、單音音樂時代:確實史料當從古希臘開始,其頂盛時期約在西元前第七至第四世紀,但是它的教育理論多於實用技巧,音階系統雖然周密,所留下來的歌譜卻只有十四個殘片。

 

羅馬時代更將音樂交在奴隸手中,幾無貢獻。

 

直至初期天主教音樂,才吸收古猶太傳統、拜占庭和其他東方文化,在羅馬自創新格,終至第六、七世紀,由葛麗果教宗(五四○~六○四)建立輝煌的葛麗果聖歌系統(亦稱平歌或素歌),成為西洋音樂日後發展的柱石。

 

此時期的主要貢獻,調式方面由米蘭的四調擴展為素歌的八種調式,音階的上行代替了古希臘的下行,並創立兒童音樂學校,以「對唱歌集」中,上千的實用歌曲作為教學的基礎,提供彌撒及日課等禮儀之用。

 

第九至十一世紀「記譜法」的發明,由手勢符號(紐曼符)進至線譜,確切規畫了曲調音程的高低,並引入Do、Re、Mi、…等「唱名法」的方便。

 

這都是在歐洲中古黑暗時代,由本篤會修道院中放射出來的重要光芒。

 

二、複音音樂時代:第九世紀,在葛麗果聖大量創作和傳播的同時,法國北部天主教本篤會的幾個文化中心,開始了大膽的多聲部合唱試驗:以大眾熟知的聖歌曲調作基礎(定旋律),上下即興加插些其他華彩聲部,由平行而反向,由舊藝術而新藝術,終於在文藝復興時期放射異彩。

 

先是十五世紀後半荷此地區福來樂派成熟的模倣對位技巧;

 

繼而十六世紀羅馬樂派及威尼斯樂派無伴奏合唱的顛峰成就,造成複音音樂的黃金時代。

 

三、主調音樂時代:十七世紀人文主義掀起一種音樂大眾化運動,這對複音音樂來說,是一個時代的反抗,也是一個風格的革命:和絃觀念的成熟、數字低音的盛行,以及高音部曲調的絕對優勢,促使人們走向單音主調附加器樂伴奏的新路線,於是歌劇、神劇、清唱劇三種重要形式,應運而生,打開一個多彩多姿的巴洛克時代。

 

更由於樂器製造業,隨著演奏市場的需求,突飛猛進,純器樂形式的組曲、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等,結構也日趨完善;

 

從此,世俗音樂與宗教音樂並駕齊驅,平起平坐,不再退居於邊陲地帶了。

 

這種現象由巴洛克時期(一六○○~一七五○)開始,經過登峰造極的古典時代(一七五○~一八二七),再受到浪漫樂派(一八二七~一九○○)熱情奔放的衝刺,和十九世紀後半民族樂派地方色彩的渲染,終於由印象派導入現代音樂調性破裂,無法重建的領域,進而指向具象音樂、電子音樂、機運音樂等未知之數。

 

其間,雖然也有巴赫時代的另一個複音高潮,和現代音樂中,尤其新古典主義及十二音作曲法範疇中,複音對位技巧的再度現代化應用,但是在骨幹上一直是以加了和聲伴奏的「主調音樂」為中流柢柱的。

 

好在二十世紀的人心,寬宏大量,任何風格都能兼容並蓄,期望著終會再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李振邦)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3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07:2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