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6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五德終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4 07:06: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五德終始

 

五德終始是戰國中期鄒衍所倡的學說(根據王夢鷗鄒衍遺說考,衍為西元前三四五~二七五年間人),史記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中附有鄒衍傳,云:「騶衍重於齊;

 

適梁,梁惠王郊迎,執賓主之禮;

 

適趙,平原君側行襒席;

 

如燕,昭王擁慧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官,身親往師之。」

 

足見當時鄒衍名重諸侯之間。

 

然而遺憾的是鄒衍的著作隨其身沒而亡,後世竟不傳,今所知者乃根據於諸書中不完全的記載,如史記鄒行傳中說他:「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

 

並簡約介紹其五德轉移及瀛海九州之說。

 

又封禪書中也說:「自齊威、宣之時,騶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

 

及「騶衍以陰陽主運顯於諸侯」。

 

集解兩引如淳曰:「今其書,有五德終始,五德各以所勝為行。」

 

又曰:「今其書,有主運。

 

五行相次轉用事,隨方面為服。」

 

從史記鄒衍傳中看,鄒衍的學說似在五行思想下,作縱的時間與橫的空間兩方面發揮,空間方面是他的瀛海九州之說,而時間方面便是五德終始說。

 

五德終始是採取五行相勝-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的循環律,以解釋歷史演變中的朝代更替,將五行相勝視作一種形上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歷史演變,所以就性質上說,五德終始也可以說是歷史哲學,只是思想基礎不穩固。

 

鄒衍的五德終始說,根據王夢鷗鄒衍遺說考的研究,是以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為土德(此五帝即史記五帝本紀所採用者,均為黃帝血統);

 

木勝土,故禹夏為木德;

 

金勝木,故商湯為金德;

 

火勝金,故武、成以下之周為火德。

 

王夢鷗認為鄒衍的五德終始說,不採用五行相生,而採用五行相勝,主要原因是上述五德中尚缺水德,周為火德,而當時周之天命已至改易之時,人盡可見、故鄒衍迎合當時秦、齊、楚、燕諸國諸侯皆欲稱帝之心,倡此說,而代周者必為水德,因為水勝火。

 

這一見解甚為可取,因為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在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

 

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

 

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

 

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

 

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於五德之數。」

 

由此看來,鄒衍的著作雖不傳,但他的學說,卻已為後世所接受。

 

又漢劉向、劉歆父子後來有以五行相生為五德終始之設計,以伏羲氏木德起,唯不能與先秦有關文獻之記載相合。

 

(高懷民)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33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1 17:3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