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中國文化要義】 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著,是繼其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鄉村建設理論而後的第四本書。
從民國三十年春起,此書斷斷續續寫了九年,直至三十八年六月方告完成。
本書為梁氏講稿整理修訂而成的,不是一部嚴謹的著作。
梁氏自稱他不是「為學問而學問」底,志切中國問題之解決而已。
自承「其動機太接近實用,不足為產學問的根原」。
梁氏對本書頗為自負,因而於其自序中說:「這本書主要在敘述我對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見解,內容頗涉及各門學問。
初不為學者專家之作,而學者專家正可於此大有所資取。」
本書共有十四章,首章緒論,等於全書之提要;
末章結論,不過強調論斷而已。
中間十二章分別為:從中國人的家庭說起、集團生活的西方人、中國人缺乏集團生活、中國是倫理本位底社會、以道德代宗教、理性-人類的特徵、階級對立與職業分途、中國是否一國家、治道與治世、循環於一治一亂而無革命、人類文化之早熟、文化早熟後之中國。
梁氏此書,完全根據他所提出的中國文化特徵立論。
他所說的特徵有:廣土眾民、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歷史長久、並世中莫與之比、有一偉大力量蘊寓於其中、歷久不變底社會、停滯不進的文化、幾乎沒有宗教的人生、家族地位的重要、學術不向著科學前進、民主自由平等要求的不見提出,及其法制之不見形成、道德氣氛特重、中國不屬於普通國家類型、無兵的文化、孝的文化、中國隱士與文化的關係。
根據這些特徵,發展而成這本中國文化要義。
但這些是否是中國文化中的特徵,能否構成中國文化中的要義,就值得斟酌。
(王吉林)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