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體育●白鶴拳】 白鶴拳迄今相傳七世,約有百餘年。
考其源流,為八閩永春一女子方氏七娘,為苦心欲報父仇,適有鶴落於其庭,作飛唱宿食之態,因悟其意廣而習練者。
數年有成,其拳之練法,以腰胯軀幹為主,四肢為輔;
取五行八卦之義,運氣生力;
以腹為中心,腰為兩儀,四肢為四象,上下四肢為八卦;
用陰陽虛實變化之功,應八卦變六十四卦之象,化為三百八十四式。
神注於腦,根於湧泉;
氣發丹田,一呼一吸循環上下,吐納玄妙,使臟腑堅而筋骨強,化拙氣笨力,為真氣活力,精氣神聚,而儒者能立,弱者轉強,練久不特身體健壯,而更可超凡入聖也。
且其拳剛柔並重,適合於文人女子,皆能學之;
故傳之儒者多而廣,因取其意而名儒拳(即白鶴拳)。
此拳由方氏七娘傳於曾四叔,繼起者有二十八人,嗣再傳廣及,而至於今。
白鶴拳含先天之氣,動定循環,有靜如處女,動如脫免之妙,拳取名為儒拳者,蓋斯拳純以抱元守一為宗,取仙鶴起伏之姿態,化而成象。
故習久得氣清神固,有成仙化育之根源焉。
此拳法受之者,以士人較多,以其溫而不猛,宗師方氏七娘創比賽之原理。
蓋此舉以抱元守一為基,以至誠動靜之機,作生生演化之變,有一羽而撥千鈞之勢焉。
且夫鶴鳴九重,聲聞於天,其丹田之實與體魄之強,誠能登仙羽化之功也。
學於斯拳,恕能長久不輟,不特身體強健,而且精固神足,有延年益壽之裨益焉。
至於各種手法,皆參化於各種動物之動態,取其自衛之術,得其運行之機也。
此拳流行於華中、華南,自然有其特殊之價值焉。
(張震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