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戲劇●旦】 「旦」是由稱呼妓女的「姐兒」省為「且兒」(元刊本看錢奴次折即其例)或訛作「妲兒」;
再由「且兒」訛為「旦兒」再省為「旦」(元刊本竹葉舟即其例);
或由「妲兒」省為「旦兒」再省為「旦」。
南戲旦行衍為二目,「旦」為劇中女主腳,小孫屠扮妓女李瓊梅,為淫蕩之婦;
張協狀元扮貧女;
錯立身扮女優王金榜;
其年輩雖為少女,但性行未必端莊;
至琵琶記以扮趙五娘,才奠立嫻雅莊重的典型。
另一目「貼」見於張協狀元與琵琶記;
張協狀元僅見於劇末下場詩,與淨合念「梓州重合鸞鳳偶」一語,殆即劇中之「占」,「占」為「貼」之省。
琵琶記以貼扮牛丞相女。
其地位均次於「旦」。
其義蓋如徐渭南詩敘錄所云:「貼,旦之外貼一旦也。」
元雜劇由正旦獨唱全劇者謂之「旦本」,元刊本分正旦、外旦、小旦、老旦,元曲選本分正旦、副旦、貼旦、小旦、外旦、大旦、二旦、老旦、旦兒、駕旦、搽旦、色旦、魂旦、眾旦、林旦。
岳旦等名目。
名目雖繁,其孳乳之理,蓋一則由地位分,以資鑑別其在該行之輕重,如正旦對外旦、小旦、貼旦;
一則用以說明所扮飾人物之身分與性情,如老旦、大旦、二旦、駕旦等等。
傳奇之「旦」大抵皆扮演與「生」相配之女主角,以知書達禮、貞淑義烈為典型;
「小旦」為次於「旦」之主要女腳色,例扮年輕婦女,而與「小生」相配。
皮黃之「旦行」,徐慕雲說旦云:「青衣:假嗓,重唱工、念、白,如祭江之孫尚香。
花旦:假嗓,重作工、說白,如辛安驛之女盜。
花衫:假嗓,唱、作、念、白並重,如全本玉堂春之蘇三。
老旦:本嗓,重唱、白,飾為老婦人,如釣金龜之康氏。
彩旦:本嗓,重說白、擅滑稽,如法門寺之劉媒婆。
刀馬旦:假嗓,唱、白、武工並重,多乘馬,如穆柯寨之穆桂英。
閨門旦:假嗓,重作、白,飾為未婚少女,如拾玉鐲之孫玉嬌。
玩笑旦:假嗓,重作、白,善嬉戲,如烏龍院之閻惜姣。
潑辣旦:假嗓,崑班名刺殺旦,重作、白,擅潑辣狠毒,如雙釘記之金蓮。
武旦:假嗓,重武工、出手,多不乘馬,如泗洲城之水母娘娘。
貼旦:假嗓,重作、白,為正旦之輔,崑班當用此名,如西廂記之紅娘。
旦之種類雖多,但大別之,亦不過青衣、花旦、老旦、彩旦數種而已。
老旦、武旦皆係專工,彩旦多由丑角兼演,餘者恆由一人兼飾並演,十九皆歸併於花衫一類矣。
…曩年之旦色,能唱者多不能作,能作者亦每不能唱。
今則青衫、花旦、刀馬、閨門、玩笑、潑辣等行,一人無不能之。
故今日業旦者,亦均自號曰某某花衫,蓋即謂花旦與青衫兼擅之意也。
(曾永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