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音樂●民謠】 民謠(Folksong)是各地民間所流傳,以最自然的言詞與聲調,唱出最純真的生活感應的歌曲。
民謠是藝術歌曲(ArtSong)的相對語,因為後者是由有高度音樂教養的作曲家所作的,而民謠的作者往往是姓名不詳的、無音樂學識的平民。
民謠的原始作者未受重視,反而大眾的參予仿唱與修飾性的創作,而集體的頁獻於民謠的流傳,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民謠的作者常被忽略或遺忘。
民謠產生於鄉野,從的無高度音樂修養的平民口頭傳出的,所以簡樸平易,未具高度的藝術性與學識性,但卻富有民族性格的表現。
此外,民謠亦可流露各地域的鄉土氣息與民俗風味。
因此,從收集與欣賞世界各地域的民謠,可感受到種種不同風情與格調的音樂,因為民謠可將各地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環境與文化背景中,所感觸到的生活體驗,以最直接,而極親切的聲調流露出來。
民謠是生活的反映,而民謠歌詞是一種生活的寫照,它的意境就是民謠的內涵。
民謠的歌詞有文雅的詩句,亦有欠文學修養的詞句,甚至有毫無意義的虛字;
至於歌詞的內容可分為愛情,工作、歌頌。
描述等類。
民謠的歌詞與曲調有密切的關係,因為曲調配合著歌詞,自然順口的唱出,而陪襯歌詞的意境,曲調的節奏特性可加強表現歌詞的意味,而曲調的升降多能配合歌詞聲調的抑揚變化。
民謠的曲調種類繁多,但就一般的民謠而言。
其曲調的進行大致可歸納如下:各地民謠多有調式,如中國民謠有宮、商、角、徵、羽等五調式。
曲調音程,以級進與同音反覆者居多,跳進者較少,且曲調音線甚有規則性與流利性,因而民謠有一種平易持穩,安然自在的感覺。
民謠曲調的節奏多屬單純,節奏形式以正規的居多,且常使用某種固定的節奏模式。
民謠曲式之特點在於形式之不定、自由,而多數為簡短,未經藝術性之安排或設計,因此曲式上的對比、統一的變化等原則多未見應用。
民謠聽起來令人感到自然舒暢,而帶有一種溫雅美感,因此民謠曲調成為許多作曲家的作曲素材,經由作曲家的處理,民謠曲調可改編為形式較大的器樂曲;
可摘取民謠曲調為樂章的主題;
甚至可模仿民謠的格調,創作民謠風的新曲,由此可見民謠在音樂上的重地位。
民謠的學術性研究是屬於民族音樂學(Ethnomusicology)的範圍。
其重要步驟有三:首先要實地訪問,而錄音採集民謠;
其次將民謠錄音翻記為樂譜;
最後對於民謠記譜加以分析研究,並綜合或歸納而獲得結論,以表現各種民謠的特色。
(郭長揚)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