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軍事●中國空軍之成長】 中國空軍雖在民國十六年始正式建軍,但在民國二年,北京政府曾購買法國飛機十二架,在南苑成立航空學校,並派員赴歐美學習航空。
因當時國內尚未統一,各省分別舉辦,力量分散,致不能迅速發展。
民國九年,國父週遊世界,見各國積極發展航空,回國後乃提倡航空救國,以期迎頭趕上。
民國十一年,成立廣東航校,十五年國民革命軍北伐進抵武漢,組成航空處,十六年國民政府建都南京,成立兩航空隊,十七年北伐成功,接收北京政府航空機構,改組為軍政部航空署,成立四個航空隊,有飛機三十二架,是為空軍行政統一之始。
民國十八年在中央軍校附設航空班,二十年三月正式成立中央航空學校於杭州筧橋,並逐漸擴展空軍組織與裝備,中國空軍遂具規模。
迄民國二十五年,中國空軍部隊已擴編為九個大隊,統轄三十個中隊,換裝新機陸續到達,場站設施亦逐漸完備。
由於部隊之擴充及指揮之便利,乃於二十六年劃全國為六個空軍區,迄七七抗戰軍興,八一三滬戰爆發,中國空軍於十四日拂曉出擊上海日軍據點及海上船艦。
同日,日軍以其著名之木更津及鹿屋兩海軍航空隊,襲擊杭州及廣德機場,中國空軍升空迎戰,卒以六比零首創擊落敵機之全勝紀錄,嗣定是日「八一四」為空軍節,後改為勝利紀念日。
中日戰爭爆發,中國空軍秉持「筧橋精神」傳統,及「壯志凌雲」氣節,以高昂之士氣,精練之技術,馳騁戰場,殺敵致果,一面支援陸軍作戰,一面集中力量,予日空軍嚴重打擊。
惟自武漢會戰以後,各部隊大部移駐川、桂等省,爾時戰略為護衛戰時首都及後方各大城市,並協同陸軍重要戰役之作戰。
迨三十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事發生,中美空軍乃對日共同作戰,三十二年中美混合部隊成立,中國空軍戰力日臻壯大,日海空軍受我空軍打擊,全部瓦解,卒於三十四年八月十日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
中國空軍於勝利之後,為處理光復區日軍投降,成立地區司令部十三處,乃國軍前進收復失地之際,中共部隊竟到處襲擊國軍,阻撓接收,空軍遂又以沈重心情,繼續負起戡亂使命。
自大陸局勢逆轉,政府遷臺,中國空軍本其傳統之「忠勇」軍風,先後以全部兵力完整轉移來臺,士氣始終保持旺盛,戰力不斷加強。
四十七年臺海戰役,又以三十一比一之光榮戰績痛殲敵機。
空軍官兵懍遵先總統蔣公「救國就是空軍的唯一事業」之遺訓,勝不驕,敗不餒,朝夕警惕,繼續自強與發展,使空軍臻於現代化之勁旅,成為捍衛臺澎金馬,反攻復國之先鋒。
(李學炎)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