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生產量】 一般研究生物的學者,均接受Thienemann西一九三一年所下的定義,即指某一種群(SpecificPopulation)由調查開始到結束的整個期間內,所有個體生長之增加量(IndividualGrowthIncrement)、新生個體之增加量,以及由於被捕食(Consumed)、死亡,或由於其它原因之損失,而無法殘留至最後之各項生體量(Biomass)之總和。
生產量(Production)與淨生產量(NetProduction)具有相同之意義,但與粗生產量(GrossProduction)則完全不同。
因為粗生產量不僅包含生長所產生之體童重增加,並應包括與生長同時發生之代謝損失,因而涉及所攝食動物之同化現象,也就是說其與食物在體內之代謝作用率,以及能量之轉變效率有關。
生物之生產量可分為初級生產量(PrimaryProduction)、次級生產量(SecondaryProduction),及三級生產量(TertiaryProduction)。
初級生產量是指將各種無機營養成分,合成有機體質的植物性生產而言。
此一生產為最基礎之生產,為一切高階生物生產之依據,又稱為基礎生產。
次級生產乃指草食性動物將植物性蛋白質合成為動物性蛋白質而言。
而三級生產則專指肉食性動物及雜食性動物之生產而言,另有微生物生產量係指將有機體質分解為無機成分而言。
以上四種生產在生態系中相互平衡,構成互補之循環系統。
(謝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