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東漢】 西漢所建立之政治秩序,經王莽變法而破壞,經濟崩潰,民不聊生,變亂四起,而人心思漢。
起兵者多擁奉劉氏宗室,以滅莽復漢為號召。
其中唯有舂陵節侯之後裔劉秀,起義南陽,前後經十六年之奮戰,終於消滅新莽,夷平群雄,撥亂反正,而復興漢室,是為東漢光武帝。
光武因關中殘破,乃定都於洛陽。
帝在位三十三年,完成定亂與建國兩大業。
大戰之後即偃武修文,與民更始,從事政教之建設。
復興太學,獎勵士節,整飭吏治,崇尚節儉,解放奴婢,嚴申法紀。
繼光武後,為明章兩朝之三十一年,一切秉承光武之遺規,民生日裕,社會安定,史稱「明章之治」。
東漢之有明章,亦猶西漢之有文景。
匈奴與西域在王莽時叛離中國,光武中興亦未事征伐。
但匈奴發生內亂,分為南北,自相殘殺,南匈奴復自動歸附漢朝,求漢援以合抗北匈奴,時在光武帝之晚年。
北匈奴則控制西域諸國,復結合車師、焉耆入寇河西。
到東漢明帝末年,遣將竇固等發兵聯合南匈奴出擊,大破北匈奴,取伊吾、廬地,俘車師王,並遣班超出使西域。
及漢軍還師,北匈奴又捲土重來,再控制車師。
章帝一朝,停止西北用兵,及章帝卒,和帝初立,竇太后臨朝,遣其兄竇憲再聯合南匈奴大舉北征,出塞三千里,勒石燕然山,竟將北匈奴擊潰。
班超則在西域作孤軍之奮鬥,歷明、章、和三朝,前後三十年征服西域諸國,復為西域都護,封定遠侯。
班超曾遣副使分往蔥嶺迤西諸國,發展與促進東西交通,一度重振漢威。
及班超還國,後繼乏人,時關中民生凋敝,羌人叛亂無常,河西時被阻擾。
東漢中葉後,西域關係若斷若續,終歸放棄。
而湟中之羌亂成為西北一大患,幾與東漢相終始,消耗國力至鉅。
東漢自和帝後即由盛而衰,和帝以沖齡即位,太后臨朝,元舅竇憲以大將軍輔政,權傾中外,及和帝年長,乃與宦官鄭眾合謀誅滅竇氏,而和帝親政。
從此形成一種-幼主在位,母后臨朝,外戚用事,與宦官相互傾軋-循環往復之鬥爭公式,而促成東漢中樞之解體。
和帝後,安帝時,有宦官江京等之誅外戚鄧氏。
安帝崩,有宦官孫程等之誅外戚閻氏,而立順帝。
順帝時,外戚大將軍梁冀執政,成為東漢一代豪門。
順帝崩,桓帝繼位,引用宦官單超等五人誅滅梁氏,五宦官一日皆封侯。
宦官得勢驕橫,朝野大臣名流與太學生群起聲討,宦官稱之為黨人。
在桓帝崩,靈帝繼位時,連續發生兩次「黨錮之獄」,正士橫被摧殘,國家元氣大傷。
諸宦官誘導靈帝作樂,有「十常侍」之寵,公然賣官鬻爵,經政大壞,而發生黃巾之民變。
黃巾平,靈帝崩,外戚大將軍何進欲誅宦官,反為宦官所殺,部將衰紹又大誅宦官,宮中大亂。
并州牧董卓乘亂入京師,廢幼主,立獻帝,殺公卿,造成「董卓之亂」。
諸州鎮起兵討伐董卓,全國分崩離析,東漢至此時實際已結束。
以後董卓死,獻帝復為袞州牧曹操所劫持;
操自為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乃入於三國之局。
獻帝擁虛位三十年,終為操子曹丕所篡。
綜計東漢凡歷十四帝,一百九十五年而亡(西元二五~二二○年)。
(陳致平)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