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拍紋陶文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3 06:58: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拍紋陶文化

 

拍紋陶是指在製作陶器的過程中,以刻有紋樣的陶拍、繩索,或編製物等,拍(壓)印於未乾的坯胎上,形成為紋飾的陶器。

 

以這種陶器作為代表的史前文化遺存,考古學者稱之為拍紋陶文化。

 

自民國十年起,到對日抗戰開始的這段期間,正是科學考古學在我國開展的時期,考古學者在華北地區先後發現了兩類主要的史前文化遺存,其一是分布於晉、豫、陝、甘一帶,以彩陶作為特徵的彩陶文化(或稱仰韶文化),另一是分布在山東境內、黃海之濱。

 

以黑陶作為代表的黑陶文化(或稱龍山文化)。

 

對於這兩個東西對峙文化之間的關係,當時的考古學者們,大多數認為是屬於兩個來源不同平行發展的文化系統。

 

不過在這同時,考古學者又在豫西、豫東、豫北,及淮壽等地區發現了一些類似黑陶文化,但是以灰色拍紋陶器為主的史前文化遺址,而且在若干不同地區遺址的文化層中,往往也可以發現混有黑陶或彩陶的成分。

 

對於這一現象,石璋如提出了新石器時代華北存在「第三種文化」,即「拍紋陶文化」的假說。

 

他認為黃河流域在新石器時代有三種文化對立著,即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拍紋陶文化;

 

彩陶文化以西北高原為大本營,黑陶文化以華東沿海為孳乳區,而拍紋陶文化則以淮河中上游流域為根據地。

 

石璋如以為拍紋陶文化可能是新石器時代中原的「土著文化」。

 

其特徵大致是:陶器多為灰色,質地粗鬆含砂,紋飾以條紋、粗級紋、細繩紋和方格紋等為主,器形有杯、盆、罐、盤、鼎、鬲、甗、等,其中以繩紋鬲的數較多。

 

石器以小型的錛、斧、刀、鏃等為主。

 

骨角器甚多,多為尖器。

 

另外還發現蚌刀。

 

從這些內容推測,拍紋陶人的生產方式,是以農耕為主,但也兼事漁獵。

 

拍紋陶文化的假說提出後,華北地區的考古資料逐漸增多,一部分考古學者根據新出現的層位證據和進一步對器物形制的比較研究,認為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乃是一脈相承先後發展約兩個文化;

 

拍紋陶文化基本上仍不出黑陶文化的範疇,而其中混有彩陶的遺址,可能是代表彩陶文化向黑陶文化演變的中間階段。

 

哈佛大學中國考古學家張光直提出了「龍山形成期文化」這一新的文化觀念,一力面取代了石氏拍紋陶文化的假說,另一方面也表示了這種一脈發展的關係。

 

近來考古學者在華北地區又發現更多的史前文化遺存,尤其是在冀、陝、豫、魯等地分別出土了一些年代更早不同類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顯示這些地區的史前文化遠比以往考古學者解釋的更為複雜。

 

雖然就華北新石器文化整體發展來看,它們基本上都具有前後相承的關係;

 

但是就個別的地方文化而言,也可能都有其個別的根源。

 

祇是這些彼此相鄰的文化。

 

在發展過程中,經過長久交互接觸影響,難免產生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文化現象。

 

拍紋陶文化中一些與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異同和混合的情形,也許就是這種狀況形成的。

 

這也正顯示了中華文化自古以來交流融合的過程。

 

(臧振華)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9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14:48 , Processed in 0.3906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