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知而後行】 知指知識,行指行為。
知識是人類憑藉天賦靈明,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內容。
是個別的、多方面的,貴在真實無妄。
但客觀事物,有明有暗,有真有假。
例如地平說,及地球中心說,人類長期觀察,未得真實,迄到五百年前,被天文學家點破,後經哥倫布等冒險實證,方才肯定其錯誤性。
可見真知灼識,並非容易。
莊子說:「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其信然乎?
要之,人類基於真知灼識反省體悟,融會貫通,所形成的宇宙觀,及人生觀等高尚思想,如耶穌的博愛、釋迦的慈悲、孔孟的仁義等思想,以及各門各系科學家所發明的科學技術,只要純真正直,無所偏差,且能合於人類生存發展之需要,有益於人類生活之實用,必能流傳於世,影響深遠。
實際真知灼識之進展,必須經過數百年,甚或數千年「不知而行」、「行而後知」、「知而後行」之階段。
不僅是接受某種單純知識之影響,內中並隱藏前人多年的寶貴人生經驗,相互配合運用,以維繫人類生活發展。
所以,知而後行是人類文化進展之關鍵所在。
因為人類經過長年摸索前進,現在已知分門別類,由觀察、實驗;
並運用歸納、演繹、辯證等方法,求得各類專門知識之基本原理、原則,而構成各種專門知識系統之學、條理之學,以指引人類行為之正確方向。
因此行為結果,當然能事半功倍。
尤其在自然科技方面,更能迎頭趕上。
不過在社會科學方面,必須順天應人,兼顧民情風俗,時潮趨勢,方不致捨本逐末。
總之,知而後行是人類文化進展過程中,最有效的方略,可以促成人類文化急速進步也。
(柳嶽生)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