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危微精一中】 危、微、精、一、中,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之簡稱,語出尚書大禹謨。
是堯、舜、禹三聖,十六字心傳,以治天下要道。
「允執其中」見自論語堯曰二十:「堯日,咨!
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嗣為我中華民族歷代聖賢相傳心法。
學者咸認為高深難解哲理,雖詮釋各殊,然均不失其心法之精義奧理,如尚書詳解:「舜前既謂天之曆數在爾躬,爾當陟元后,故以此心學之妙,傳之於禹。
蓋天下雖大,治之在道;
四海雖遠,治之在心;
苟不正則作於心,害於其政,雖堯舜不能以善治。
故堯之授舜,既告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宜舜亦以命禹也。
心,一而已矣,豈有二哉,此言人心道心者。」
人心道心抑一或二?
陽明弟子徐愛問:「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
以先生(指陽明)精一之訓推之,此語似有弊。」
陽明曰:「然,心一也,未雜於人偽上,謂之『道心』,雜以人偽,謂之『人心』;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
『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初非有二心也。」
萬思默語錄:「人豈有二心?
只精則一,不精則二,一則微,二則危矣。」
尚書詳解:「喜怒哀樂之既發,是心出與人接,故謂之人心;
喜怒哀樂之未發,則是心冥與道俱,故謂之道心,其實一心耳。
由其有已發未發之異,故亦有人心道心之殊也。」
朱子:「蓋心之虛靈知覺,一而已矣,而以為有人心道心之異者,則以其或生形氣之私,或原於性命之正,而所以為知覺者不同。」
苟子:「心也者,道之主宰也;
道也者,治之經理也。」
先總統蔣公認為這屬於哲學所講的心。
他說:「哲學所指的心,只是一個靈覺,只是那天理發生處,眾理具而萬事出的靈心。」
至於:「危」與「微」的解繹,先看小辨齋劄記:「危之一字,是常明燈,一息不危,墮落矣。」
再看尚書詳解:「方喜怒哀樂之既發也,一不中節,則有動天理傷陰陽之和者,可不謂危乎!
方喜怒哀樂之未發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寂然無有,可不謂微乎!」
朱子也有闡釋:「是以危殆而不安(指人心)或微妙而難見(指道心),然人莫不有是形,故雖上智,不能無人心;
亦莫不有是性,故雖下愚,不能無道心;
二者雜於方寸之間,而不知所以治之,則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無以勝乎人欲之私矣。」
先總統蔣公則認為這四句的陳義,並不怎樣艱深,也不是不可跂及的境域。
他對這四句話更簡單的說,就是「危微精一中」,而治國平天下、政治與軍事的哲理,也就只在這五個字裏面。
他說:「『危』字的意思,就是要你乾乾惕惕,操危慮患。」
中庸所謂:「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孟子所謂:「操之則存,舍之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
即言乎危之至也!
至於「微」字的意思,乃是講道心幾微,中庸所謂「莫現於隱,莫顯乎微。」
孫子所謂:「微乎微乎,至於無形;
神乎神乎,至於無聲。」
如果你不能「知微知彰」,那就會違道愈遠。
所以我們以人心之危,求道心之微,非惟精惟一不能執中,執中就是擇善而固執之的意思。
周子也有相似的陳義說:「人心,利欲之私也;
行乎利欲之間,豈不危乎!
道心,義理之心也;
求諸義理之所在,豈不微乎!
惟危也,故察之為難;
惟微也,故明之為難;
是故三聖精研而不擾,致一而不二,本心昭曠,而後能執其中道。」
程子謂:「人心即人欲,道心天理,語若分析,而意實得之。」
又說:「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工夫,非惟精之外,復有惟一也。」
朱子又謂:「夫謂人心之危者,人欲之萌也;
道心之微者,天理之奧也;
心則一也,以正不正異其名耳。
惟精惟一,則居其正,而審其差者也;
絀其異,而反其同者也;
能如是,則信執其中,而無過不及之偏矣。
非以道為一心,人為一心,而又有一心以精之也。」
以上諸子所說,都是以人心為人欲,道心為天理作解釋的。
人心道心之異既明,而精一執中之義,照尚書詳解裏所說「心」者「中」之所在也,「中」者治天下國家之要道也,人君執中而治天下,而人心乃危而難安如此,道心乃微而難明如此,「中」將何自而見哉?
故舜之戒禹,必謂「中」固不離於此心,然人心則危而難安,道心則微而難明,爾必欲執中治天下,不必他求,惟專精守一,精則不雜,一則不二,不雜不二,則神全而天理昭徹。
又:「中不離乎此心,何危之有?
冥與道俱時,何微之有?
自其精一之理未全而有之,則有人心道心之別;
自其精一之理既全而有之,則人與道融,非惟一心,反觀而照,惟其所中者,卓然特立於方寸之間,初不知孰為道,執為人也。」
、「精」、「一」二字照陽明的解釋:「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工夫,非惟精之外,復有惟一也。」
又:「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者,皆所以為惟精而求惟一也。」
張載對精一執中的申述:「故惟精所在存神,惟一所在守精;
存之以精,守之以一,而不能以中行之,則崖異卓絕且將棄人棄物,則人將何望於我哉!
此所以終之以『允執厥中』也。」
先總統蔣公出危微精一中要義,就是指的人心易為物欲自蔽,陷於危殆境地;
必須時時要以臨深履薄的戒慎恐懼知危之心來克服他。
也就是要人以「操危慮患」之心,明「見微知著」之道,精一之至,自協於中。
有關「中」字的意義,先總統蔣公引用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有精闢明徹的闡述:「中庸:『不偏之謂中』,就是說中有一定的方向和位置,譬如一個圓形或三角形,其中心必只有一點,不能有兩點;
中就是不偏於高,不偏於下,不偏於右,不偏於左,現在物理學上之所謂重心,亦是不偏不移而恰落於一點。
以形言,則有中心,在力學上則為重心;
天下無何事何物,未有無中心而能形成者;
亦未有中心不定而能成功者。
所以說,中者天下之正道。」
「執中」就是要心體靈明,物欲無蔽,存著天理本然之善而固執之。
(丁迪)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