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2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內聖外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 23:05: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內聖外王

 

「內聖外王」,語出莊子天下篇,而卻最能表徵儒家之學。

 

內聖,是內而成就聖賢之德;

 

外王,是外而推行仁政王道。

 

如就大學八條目而言,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以至於修身,屬內聖;

 

由修身推而至於齊家、治國、平天下,屬外王。

 

一、內聖成德之學內聖之學,以成聖、成賢為目標。

 

儒家認為人人都可以成聖賢,都可以通過道德實踐,完成自己的德行人格,以進到聖人的境地。

 

我們如果追問道德實踐所以可能超越客觀的根據,便是關於「本體」的問題;

 

追問其內在主觀的根據,便是關於「工夫」的問題。

 

內聖之學,主要就集中在本體與工夫這兩個問題上來討論。

 

(一)先說本體的問題:儒家談「本體」,含超越義與內在義,而超越與內在又是通而為一的。

 

超越地說本體,是意指那形上的實體。

 

在這方面,無論說天道、天命、天理,或說乾元、太極,都是意指天道本體,簡稱「道體」。

 

這個「體」,既是形上的實有,而又能顯發生化的作用。

 

這是在詩經、中庸、易傳都曾明顯表示的。

 

詩經說:「維天之命,於穆不已。」

 

是表示天命之體深奧深邃,而又流行不已。

 

中庸說:「天地之道,可一言口而盡也;

 

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是說天道生化萬物,神妙而不可測。

 

繫辭傳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無思無為的易,是易道、易理,它即寂即感,能通天下之故,成天下之事,這正表示它能自起創造生化。

 

總之,儒家所講的道體,是即體即用、即寂即感,能發用流行,能自起生化大用的本體。

 

道體由超越而內在化,下貫而為人之性,它就是性體、心體、仁體。

 

這是天之所命,是天所與我、我固有之、人皆有之的。

 

所以儒家講心性,一定要透到心性之源,要通到天道誠體上。

 

這個超越與內在通而為一的心性本體,也可以稱為天心仁體。

 

人皆有之的這個本體,就是道德實踐所以可能的超越客觀的根據。

 

以上是關於本體方面。

 

(二)再說工夫的問題:人具備了這個心性本體,它是否就能在我們的生命之中起作用呢?

 

換句話說,在我們自己主觀這方面,道德實踐是否必然地可能呢?

 

逐步追問,就是實踐入路的問題,也就是「工夫」的問題。

 

遠從孔子的「踐仁以知天」,孟子的「擴充四端、盡心知性知天」,中庸的「慎獨、致中和」,易傳的「窮神知化、繼善成性」,大學的「明明德」,以至於宋明時期周濂溪的「主靜、立人極」,張橫渠的「變化氣質、盡心以成性」,程明道的「識仁、定性」,程伊川的「居敬窮理」,朱子的「涵養察識、敬貫動靜」,陸象山的「辨志辨義利、先立其大」,王陽明的「致良知」,凡此等等,全都是指點工夫的進路,也就是指點為學入道之方。

 

指點工夫的目的,是要體證本體,使本體通過工夫而呈現起用。

 

本體既已呈現,我們便能自覺、自主、自律,能自定方向、自發命令,來好善惡惡、為善去惡,以完成道德的實踐,成就道德的價值。

 

等到本體與工夫的問題都透澈了,最後一定是體用合一,「即本體即工夫,即工夫即本體」。

 

這時,內聖成德之學才算達到通透圓滿的境地。

 

二、外王事功之學外王是內聖的延伸,內聖一定要通向外王,因為道德的心性,不僅要求立己,同時也要求立人;

 

不僅要求成己,同時也要求成物。

 

所以一定要往外通,通向民族國家、歷史文化,要聯屬家國天下而為一體。

 

尚書所謂「正德利用厚生」,孔子所謂「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孟子所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全都表示要通出去,以合內外、通物我,以開物成務,利濟天下。

 

儒家講外王,在以往是聖君賢相、修德愛民的仁政王道。

 

這方面的理想很高,但今天看來,在客觀義理上還有不足夠處。

 

最主要的癥結,是「只有治道而沒有政道」,連帶地「開物成務」的知識條件也有所不足。

 

中國傳統政治對於政權的轉移,當然也有一套解決之道,那就是禪讓、世襲、革命、打天下。

 

「禪讓」是公天下,但讓賢傳位並沒有客觀的法制,所以不能保證「天下為公」理想的實現,終於轉為家天下的「世襲」制度。

 

由於世襲家天下的不合理,促成了湯武「革命」。

 

革命本是應乎天理順乎人心之事,但湯武革命的結果還是家天下。

 

到了秦漢以後,更轉為以武力「打天下」,搶奪政權,而形成天下為私的君主專制。

 

可見由禪讓而世襲,而革命,而打天下,正明顯地表示,在政權轉移這個問題上,並沒有建立客觀的法制。

 

也就是說,安排政權的「政道」還沒有開出來。

 

所以在今天講外王,必須有新的開擴。

 

「新外王」的內容,應有下列兩項:(一)政治方面,要開出政道,以消解傳統政治的三大困局:1.朝代更替,治亂相循;

 

2.君位繼承,宮廷鬥爭;

 

3.宰相地位,受制於君。

 

簡要而具體地說,就是要完成民主政治的建國大業。

 

(二)開出知識之學,以極成事功。

 

外王事功,不只是英雄主義的事功,也不能停在聖君賢相的形態上;

 

而應該真正「開物成務、利用厚生」,進而「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要想完成這個使命,除了要開出政道,另一方面還要開出知識之學,以建立純知識的學理,同時,也要解決成就事物的具體知識,以及實用技術的問題。

 

新外王這兩項內容,不但關繫中國文化之前途,而且本來就是順著儒家「仁民愛物、開物成務、利用厚生」之「內在目的」,而必然要完成的一步新開展。

 

(蔡仁厚)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2:2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