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人性進化論】 謂人性為人類共同其有之特性,係逐漸進化而成,非由天生。
孫中山先生云:「人類初出之時,亦與禽獸無異,再經幾許萬年之進化,而始長成人性。」
「所以人的本源便是動物,所賦的天性,便有多少動物性質;
換一句話說,就是人本來是獸,所以帶有多少獸性,人性很少。
我們要人類進步,是在造就高尚人格;要人類有高尚人格,就在減少獸性,增多人性。
沒有獸性,便不至於作惡;
完全是人性,自然道德高尚;
道德既高尚,所做的事情,當然是向軌道而行,日日求進步。
依進化的道理推測起來,人是由動物進化而成,既成人形,當從人形更進化而入於神聖。」
「乃至達爾文(CharlesR﹒Darwin,一八○九~一八八二)氏發明物種進化之物競天擇原則後,而學者多以為仁義道德皆屬虛無,而爭競生存乃為實際,幾欲以物種之原則,而施之於人類之進化,而不知此為人類已過之階級,而人類今日之進化,已超出物種原則之上矣。」
「從前學說,準物質進化之原則,闡發物競生存之學理。
野蠻時代,野獸與人相爭,弱肉強食,優勝劣敗,弱者、劣者自然歸於天演淘汰之列。
今世界日進文明,此種學理,都成野蠻時代之陳談,不能適用於今日。」
「誠以強權雖合於天演之進化,而公理實難混於天賦之良知。
故天演淘汰為野蠻物質之進化,公理良知實道德文明之進化也。
社會組織之不善,雖限於天演,而改良社會之組織,或者人為之力尚可及乎?」
故中山先生主張社會道德應以有餘補不足。
「大凡天之生人,其聰明材力各不相同。
聰明材力之有餘者,當輔助聰明材力之不足者,在政治上為工人,在社會上為社會公僕,以服務人群為目的。」
中山先生又謂:「人類進化之主動力,在於互助,而不在於競爭。」
因此,革命事業「要從自己的方寸之地做起,要把自己從前不好的思想、習慣和性質,像獸性、罪惡性和一切不仁不義的性質,都一概革除。
自己能夠在心理上革命,將來在政治上的革命,便有希望可以成功」。
再拿人和動物比較:「人的天性,和動物的天性不同。
多數人能合群,但是群性的程度,不及蜜蜂和螞蟻。
蜜蜂賦有天生合群的性質,一群之中,各司其事,不必加以訓練,是自然而然的。
人亦賦有多少天生合群的性質,但須加以訓練,然後合群的性質才有進步。」
此為人性進化的特點,有需人力加以促進者。
故「改革國家,並不是要把所有的江山都改變,只要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舊思想,另外換成一種新思想。
這便是國家的基礎革新」,為人性進化論的表現。
(張益弘)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