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C電視系統】 NationalTelevisionStandardsCommitteeSystem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NTSC電視系統是由美國CBS電視公司高麥克氏(P.C.Goldmack),根據英國人貝爾德在1928年圖場順序理論所發明的彩色電視系統,後經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組織國家電視標準彩色委員會繼續研究改良而成,是最早發明的一種彩色電視系統。
由於此系統通行於美國、加拿大、日本、部分中南美國家、以及臺灣,且為美國所發展訂定的標準,因此一般而言,亦稱之為美制電視系統。
此類電視系統是電視臺所有製作與播映設備所採用的基本規格。
現今國際上,除了尚在發展與試播階段的HDTV(HighDefinitionTelevision)系統以及NTSC系統之外,另有2種電視播映系統,包括德國、大陸、香港、英國及歐洲大部分國家所採用的PAL(PhaseAlternationLine)系統,以及在法國及部分歐洲及中東國家所採用的SECAM(SequentialenColeursa'Memorie)系統。
其中以PAL系統在世界上最為普及,使用國最多。
此3種系統的主要差異在於掃描線的數量不同,以及組成動態影像的圖場(Field)與圖框(Frame)數不同。
NTSC系統的圖場數為每秒60個,圖框數為每秒30個,掃描線則為每秒525條。
相對的,PAL及SECAM系統的圖場與圖框數均分別為50及25,掃描線則分別為625條及819條。
基本上,此3種系統的規格不同,因此器材與軟體互不通用。
舉例而言,由歐洲購入的錄影帶多係以PAL系統錄製,如欲在國內NTSC電視系統上播放,必須先行經過轉錄過程,以轉換系統規格,相當麻煩。
近年來,多系統相容的錄放影機與電視機漸漸普及,可以藉之直接播放。
如圖書館預期會從國外購置其他系統規格的錄影帶,最好備置多系統的錄放影機,以為播放或轉錄之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