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評估】 PerformanceMeasurement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圖書館績效評估之意義與圖書館評估類似,主要在探討圖書館各項業務或整體服務評估之各種可行性方法。
有關其研究的範疇及演變過程,綜合歸納如下:早期偏向於利用教學方法來評估圖書館各項業務的效果。
評估的方法是採量的評估,不是質的評估。
量的評估包括標準、時間、金錢及人力的講求。
圖書館被認定是以館藏資料為主體,不是以服務為目標。
圖書館館員對各種評估作業,採取排斥態度,咸認為是一種複雜且不務實際的作法,因此所蒐集的資料均偏向於容易取得,但並非有用的統計數據。
逐漸發展的結果,開始懷疑光憑數學理論的統計方法,如:PPBS、CBA等,無法獲得評估所需的全部資料,必須輔以面談或調查等技術方能奏效。
因此,服務品質一再被強調,整體圖書館系統評估受到重視,館員與讀者的溝通亦被大力倡導。
審慎探究評估的目的,是在於提出證明以解決問題,乃正本清源之道;
而圖書館的使用評估,尤其是讀者需求的評估,才是各項績效評估的主要因素。
績效評估應著眼於圖書館對知識傳播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故圖書館各單項服務,如:館際合作、參考服務的績效評估亦備受注意,同時各類圖書館各相同服務項目之比較評估亦開始風行,其目的在比較各館之優劣,進而以他館實際經驗為基礎,作為模仿改進的依據。
圖書館績效評估最好持續施行,以便隨時改進。
有關圖書館績效評估的個案研究不計其數,其中雖亦見具體的進步,然總脫離不了前人研究的影子,缺乏原創性,所以造成此等後果,實歸因於下列因素:(一)簡單數字式的評估,雖然可以快速且容易的計算結果,卻往往失之公正,產生誤差。
較詳細的評估方式,對館員而言,卻過於複雜且耗費時間,往往不是他們正常作業之外所能負擔。
(二)為了獲得評估的真相,許多評估方法必須有系統且連續不斷執行,因此在時間與經費的雙重考量之下,許多研究往往以抽樣方式來替代實際作業。
抽樣作法,固然節省經費,但以偏概全失之偏頗。
(三)為圖書館各單項服務設計一個實際且合適的評估模式,有許多困難存在,尤其當涉及整體圖書館服務評估時,這些困難就更強烈了,因為不能將評估各單項服務的準則加起來就可以評估整體服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