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醫籍考】

 關閉 [複製鏈接]
56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0:57:38 | 只看該作者

〔張氏(文仲)隨身備急方〕


新唐志三卷 佚舊唐書本傳曰。張文仲洛州洛陽人也。


少與鄉人李虔縱京兆人韋慈藏。並以醫術知名。文仲則天初為侍御醫。時特進蘇良嗣於殿廷。因拜跪便絕倒。則天令文仲慈藏隨至宅候之。


文仲曰。此因憂憤邪氣激也。


若痛沖脅。則劇難救。自朝候之。


未及食時。即苦沖脅絞痛。文仲曰。若入心不可療。俄頃心痛。不復下藥。日旰而卒。文仲尤善療風疾。其後則天令文仲集當時名醫。共撰療風氣諸方。仍令麟台監王方慶。監其修撰。文仲奏曰。風有一百二十四種。氣有八十種。大體醫藥雖同。人性各異。庸醫不達藥之性。使冬夏失節。因此殺人。唯香港腳頭風上氣。嘗須服藥不絕。自余則隨其發動。臨時消息之。


但有風氣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要得通泄。即不困劇。於是撰四時常服。 及輕重大小諸方十八首。表上之。


文仲久視年終於尚藥奉御。撰隨身備急方三卷。行於代。


〔法象論〕宋志一卷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0:58:39 | 只看該作者

〔王氏(方慶)隨身左右百發百中備急方〕


十卷 佚按上見於舊唐書本傳。與張文仲所撰。其目相類。唯卷帙不同。豈文仲就方慶之書。節抄成編者歟。


〔元氏(希聲)行要備急方〕宋志一卷 佚按外台秘要方。載張文仲療諸風方九首。稱元侍郎希聲集。


〔段氏(元亮)病源手鏡〕新唐志一卷 佚


〔伏氏(適)醫苑〕新唐志一卷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0:59:54 | 只看該作者

〔吳氏(升)蘇敬徐王唐侍中三家香港腳論〕


宋志一卷(據外台秘要方。當作二卷。)佚王燾曰。吳氏竊尋蘇長史唐侍中徐王等香港腳方。身經自患。三二十年。各序氣論。皆有道理。具述灸穴。備說醫方。咸言總試。但有效驗。比來傳用。實愈非虛。今撰此三本。勒為二卷。色類同者。編次寫之。


仍以朱題蘇唐徐姓號。各於方論下。傳之門內。以救疾耳。(外台秘要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1:00:44 | 只看該作者

〔玄宗開元廣濟方〕


新唐志五卷 佚舊唐書玄宗紀曰。開元十一年九月己巳。頒上撰廣濟方於天下。仍令諸州。各置醫博士一人。


王應麟曰。天寶五載。八月癸未。詔廣濟方。令郡縣良吏。選其要者。錄於大板,以示坊村。


〔天寶單行方〕佚按上見於證類本草積雪草圖經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1:01:37 | 只看該作者

〔劉氏(貺)真人肘後方〕


新唐志三卷 佚舊唐書劉子玄傳曰。子玄子貺博通經史。明天文律歷。音樂醫算之術。終於起居郎。修國史。撰六經外傳三十七卷。續說苑十卷。太樂合璧記三卷。真人肘後方三卷。天官舊事一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1:11:19 | 只看該作者

〔王氏(燾)外台秘要方〕


新唐志四十卷 存自序曰。昔者農皇之治天下也。


嘗百藥。立九候。以正陰陽之變。診以救性命之昏札。俾厥土宇。用能康寧。


廣矣哉,洎周之王。亦有塚卿。格於醫道。掌其政令。聚毒藥以供其事焉。


歲終稽考。而制其食。十全為上。失四下之。我國家率由茲典。動取厥中。置醫學。頒良方。亦所以極元氣之和也。


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乎此乎。


故三代常道。百王不易,又所從來者遠矣。


自雷岐倉緩之作,彭扁華張之起。迨茲厥後。仁賢間出。歲且數千。方逾萬卷。專車之不受。廣廈之不容。然而載祀綿遠。簡編虧替。所詳者雖廣。所略者或深。討簡則功倍力煩。

取舍則論甘忌苦。永言筆削。未暇尸之。


余幼多疾病。長好醫術。遭逢有道。遂躡亨衢。七登南宮。再拜東掖。便繁台閣。二十余載。久知弘文館圖籍方書等。繇是睹奧升堂。皆探其秘要。以婚姻之故。貶守房陵。量移大寧郡。提攜江上。冒犯蒸暑。自南徂北。既僻且陋。染瘴癭?。十有六七。死生契闊。不可問天。賴有經方。僅得存者。神功妙用。固難稱述。遂發憤刊削。庶幾一隅。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數千百卷。皆研其總領。核其指歸。近代釋僧深崔尚書孫處士張文仲孟同州許仁則吳升等十數家。皆有編錄。並行於代。美則美矣。


而未盡善。何者各擅風流。遞相矛盾。或篇目重雜。或商較繁蕪。今並味精英。鈐其要妙。俾夜作晝。經之營之。


捐眾賢之砂礫。掇群才之翠羽。皆出入再三。伏念旬歲。上自炎昊。迄於盛唐。括囊遺闕。稽考隱秘。不愧盡心焉。


客有見余此方曰。嘻。博哉。學乃至於此耶。


余答之曰。吾所好者壽也。


豈進於學哉。至於遁天倍情。懸解先覺。吾常聞之矣。


投藥治疾。庶幾有瘳乎。


又謂余曰。稟生受形。咸有定方。藥石其如命何。吾甚非之。請論其目。夫喜怒不節。飢飽失常。嗜欲攻中。寒溫傷外。如此之患。豈由天乎。


夫為人臣。為人子。自家刑國。由近兼遠。何談之容易哉。


則聖人不合啟金?。賢者曷為條玉板。斯言之玷。竊為吾子羞之。


客曰。唯唯。嗚呼。齊梁之間。不明醫術者。不得為孝子。曾閔之行。宜其用心。若不能精究病源。深探方論。雖百醫守疾。眾藥聚門。適足多疑。而不能一愈之也。


主上尊賢重道。養壽祈年。故張王李等數先生繼入。皆欽風請益。貴而遵之。


故鴻寶金匱青囊綠帙。往往而有。則知日月所照者遠。聖人所感者深。至於嗇神養和。休老補病者。可得聞見也,余敢采而錄之。


則古所未有。今並繕緝。而能事畢矣。


若乃分天地至數。別陰陽至候。氣有餘。則和其經渠以安之。


志不足。則補其復溜以養之。


溶溶液液。調上調下。吾聞其語矣。


未遇其人也。


不誣方將。請俟來哲。其方凡四十卷。名曰外台秘要方。非敢傳之都邑。且欲施於後賢。如或詢謀。亦所不隱。是歲天寶十一載。歲在執除。月之哉生明者也。


新唐書王?傳曰。?孫燾。性至孝。為徐州司馬。母有疾。彌年不廢帶。視絮湯劑。數從高醫游。遂窮其術。


因以所學作書。號外台秘要。討繹精明。世寶焉。


歷給事中。鄴郡太守。治聞於時。孫兆序曰。夫外台者。刺史之任也。


秘要者。秘密樞要之謂也。


唐王燾台閣二十余年。久知弘文館。得古今方。上自神農。下及唐世。無不采摭。集成經方四十卷。皆諸方秘密樞要也。


以出守於外。故號曰外台秘要方。凡一千一百單四門。以巢氏病源。諸家論辨。各冠其篇首。一家之學。不為不詳。王氏為儒者。


醫道雖未及孫思邈。然而采取諸家之方。頗得其要者。亦崔氏孟詵之論也。


且古之如張文仲集驗短劇方。最為名家。今多亡逸。雖載諸方中。亦不能別白。王氏編次。各題名號。使後之學人。皆知所出。此其所長也。


又謂針能殺生人。不能起死人。其法云亡且久。故取灸而不取針。亦醫家之弊也。


此方撰集之時。或得缺落之書。因其闕文。義理不完者多矣。


又自唐歷五代。傳寫其本。訛舛尤甚。雖鴻都秘府。亦無善本。國家詔儒臣。校正醫書。臣承命。?其書方證之重者刪去。以從其簡。經書之異者。


注解以著其詳。魯魚亥豕。煥然明白。臣謂三代而下。文物之盛者。


必曰西漢。正以侍醫李柱國較方伎。亦未嘗命儒臣也。


臣雖濫吹儒學。但盡所聞見。以修正之。


有所闕疑。以待來哲。總四十卷。並目錄一卷。恭惟主上盛德承統。深仁流化。頒此方論。惠及區宇。贊天地之生育。正萬物之性命。使歲無疵癘。人不夭橫。熙熙然樂於聖造者也。

 

前將仕郎。守殿中丞。同校正醫書。臣孫兆謹上。洪邁曰。外台秘要。載制虎方。稱到山下先閉云云。虎即走。予謂人卒逢虎。魂魄驚怖。竄伏之不暇。豈能雍容步趨。仗咒語七字而脫耶。因讀北方。聊書之以發一笑。

此書。乃唐王?之孫燾所作。本傳云。燾視母疾。數從高醫游。遂窮其術。因以所學作書。討繹精明。世寶焉。
 

蓋不深考也。(容齋四筆)


趙希弁曰。外台秘要方四十卷。上唐王燾撰。燾之序云。嘗得古方書數千百卷。因述諸病證候。刪集方藥符禁針灸之法。


陳振孫曰。外台秘要四十卷。唐鄴郡太守王燾撰。自為序。天寶十一載也。


其書博采諸家方論。如肘後千金。


世尚多有之。


至於短劇深師崔氏許仁則張文仲之類。今無傳者。


猶間見於此書。大凡醫書之行於世。皆仁廟朝所校定也。


按會要嘉 二年。置校正醫書局於編集院。以直集賢院掌禹錫林億校理。張洞校勘。蘇頌等並為校正。後又命孫奇高保衡孫兆同校正。每一書畢。即奏上億等皆為之序。下國子監板行並補注本草圖經。千金翼方。金匱要略。傷寒論。悉從摹印。天下皆知學古方書。嗚呼。聖朝仁民之意溥矣。

 

王?曰。王燾外台秘要所言。方證符法灼灸甚詳。然謂針能殺生人。而不能起死人。則一偏之論也。(青岩叢)


徐大椿曰。唐王燾所集外台一書。則纂集自漢以來諸方。匯萃成書。而歷代之方。於焉大備。但其人本非專家之學。故無所審擇。以為指歸。乃醫方之類書也。


然唐以前之方。賴此書以存。其功亦不可泯。但讀之者。苟胸中無成竹。則眾說紛紜。群方淆雜。反茫然失其所據。(醫學源流論)


四庫全書提要曰。外台秘要四十卷。唐王燾撰。燾?人王?孫也。唐書附見?傳。稱其性至孝。為徐州司馬。母有疾。彌年不廢帶。視絮湯劑。(案視絮二字未詳。然玉海所引亦同。是宋本已然。姑仍其舊。)數從高醫游。遂窮其術。因以所學。作外台秘要。討繹精明。世寶焉。


歷給事中。鄴郡太守。藝文志載外台秘要四十卷。又外台要略十卷。今要略久佚。惟秘要尚傳。此本為宋治平四年。孫兆等所校。明程衍道所重刻。前有天寶十一載燾自序。又有皇?二年。內降札子。及兆校上序。其卷首題林億等名。考書錄解題。引宋會要云云。則卷首題林億名。

乃統以一局之長。故有等字也。


燾居館閣二十余年。多見宏文館圖籍方書。其作是編。則成於守鄴時。其結銜。


稱持節鄴郡諸軍事。兼守刺史。故曰外台。


(案猗覺寮雜記曰。外台。見唐高元裕傳。故事三司監院官。帶御史者。號外台。)


書錄解題。作外台秘要方。自序亦同。唐書及孫兆序中。皆無方字。蓋相沿省其文耳。


書分一千一百四門。皆先論而後方。其論多以巢氏病源為主。每條下。必詳注原書在某卷。世傳引書注卷第。有李涪刊誤。及程大昌演繁露。而不知例創於燾。可以見其詳確。其方多古來專門秘授之遺。陳振孫在南宋末。已稱所引短劇深師崔氏許仁則張文仲之類。今無傳者。


猶間見於此書。今去振孫四五百年。古書益多散佚。惟賴燾此編以存。彌可寶貴矣。


其間及禁術。蓋千金翼方。已有此例。唐小說。載賈耽以千年梳治虱瘕為異聞。其方乃出於此書。第十二卷中。宋小說。載以念珠取誤吞漁鉤為奇伎。其方乃在今八卷中。又唐制。臘日賜口脂面藥。今不知為何物。


其方亦具在三十一卷中。皆足以資博物。三十七卷。三十八卷。皆乳石論。世說載何晏稱服五石散。令人神情開朗。玉台新詠。有姬人怨服散詩。蓋江左以來。用為服食之術。今無所用。又二十八卷。載貓鬼野道方。與巢氏病源同。亦南北朝時鬼病。唐以後絕不復聞。然存之亦足資考訂也。


衍道刻此書。頗有校正。惟不甚解唐以前語。與後世多異。如痢門稱療痢稍較。衍道注曰。較字疑誤。考唐人方言。以稍可為校。故薛能黃蜀葵詩。有記得玉人春病校句。馮班校才調集,辨之甚明。衍道知其有誤。而不知較為校誤。猶為未審。然大致多所訂定。故今亦並存焉。

按外台有三義。逸周書王會解曰。受贄者八人。東面者四人。陳幣當外台。又魏志王肅傳注曰。薛夏太和中。以公事移蘭台。蘭台自以台也。


而秘書署耳。推使當有坐者。夏報之曰。蘭台為外台。秘書為內閣。台閣一也。


何不相移之有。又唐書高元裕傳所載。三司監院官帶御史者。


趙升朝野類要曰。安撫轉運。提刑提舉。實分御史之權。亦似漢繡衣之義。而代天子巡狩也。


故曰外台。考王燾所以命是書。其自序。署曰銀青光祿大夫。持節鄴郡諸軍事。兼守刺史。上柱國。清源縣開國伯。而不載帶御史。則提要所謂是編成於守鄴時。故稱外台者。

恐未的確。自序又曰。兩拜東掖,便繁台閣。二十余歲。久知弘文館圖籍方書等。繇是睹奧升堂。皆探其秘要云。


據此其義取魏志蘭台為外台之謂者也。


先考弟子 本崧庵(崧)曰。王燾傳所謂視絮湯藥者。提要以為未詳。誤。


曲禮云。母絮羹。鄭玄注。絮。猶調也。釋文。絮。敕慮反。謂加以鹽梅也。


視絮。即調劑之義也。


〔外台要略〕新唐志十卷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1:15:06 | 只看該作者

〔徒都子膜子外氣方〕


(宋志。作膜外氣方。)崇文總目一卷 佚聖濟總錄曰。諸家方書。論水氣甚詳。未嘗有言膜外氣者。


唐天寶間。有徒都子者。


始著膜外氣方書。本末完具。自成一家。今並編之。


然究其義。本於肺受寒邪。傳之於腎。腎氣虛弱。脾土又衰。不能制水。使水濕散溢於肌膚之間。氣攻於腹膜之外。故謂之膜外氣。其病令人虛脹。四肢腫滿。按之沒指。是也。


鄭樵曰。膜外氣方。即水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1:16:09 | 只看該作者

〔德宗貞元集要廣利方〕


新唐志五卷 佚舊唐書德宗紀曰。貞元十二年。正月乙丑。上制貞元廣利藥方五百八十六首。頒降天下。


(太平御覽。作親為之制序。敢題於天下通衢。其方總六十三種。三百八十六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11:18:30 | 只看該作者

〔陸氏(贄)集驗方〕


(新唐書本傳。作今古集驗方五十篇。)新唐志十五卷佚舊唐書本傳曰。贄在忠州十年。常閉關靜處。人不識其面。復避謗不著書。家居瘴鄉。人多癘疫。乃抄癘方。


為陸。氏集驗方五十卷。行於世。葉夢得曰。陸宣公在忠州。集古方書五十卷。史云。避謗不著書。故事爾。避謗不著書可也。


何用集方書哉。或曰。忠州邊蠻夷多瘴癘。宣公多疾。蓋將以自治。尤非也。


宣公豈以一己為休戚者乎。


是殆援人於疾苦死亡。而不得者。


猶欲以是見之。


在它人不可知。若宣公此志必矣。(避暑錄話) 希弁曰。陸宣公經驗方二卷。上唐陸宣公贄在忠州時所集。而山陰陸游所跋也。


或問朱文公曰。陸宣公既貶避謗。闔門不著書。只為古今集驗方云。此亦未見陸宣公是處。豈無聖經賢傳。不以傳。可以玩索。可以討論。楊萬裡跋曰。陸宣公之貶也。


杜門集古方書而已。或曰。避謗者歟。或曰。窮而不怨也。


楊子曰。宣公之心。利天下而已矣。其用也。


則醫之以奏議。其不用也。


則醫之以方書。有用有不用者。


宣公之身也。


宣公之心。亦有用有不用乎哉。(文集)


〔李氏(暄)嶺南香港腳論〕新唐志一卷 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曰。李暄。長州主簿。


〔香港腳方〕新唐志一卷 佚。


〔青溪子萬病拾遺〕(宋志。作李溫。)新唐志三卷 佚。


〔消渴論〕新唐志一卷 佚藝文略曰。青溪子消渴論一卷。唐李暄撰。


〔香港腳論〕新唐志三卷 佚崇文總目曰。新撰香港腳論三卷。李暄撰。


按據崇文總目。藝文略。青溪子即李暄別號也。宋志。作李溫。豈有所避而改者歟。


〔亡名氏袖中備急要方〕新唐志三卷 佚。


〔針灸服藥禁忌〕新唐志五卷 佚。


〔衛氏(嵩)醫門金寶鑒〕(藝文略。作醫門金鑒。)新唐志三卷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1:00:44 | 只看該作者

卷四十四

 

方論(二十二)


〔亡名氏嶺南急要方〕新唐志二卷 佚。


〔賈氏(耽)備急單方〕新唐志一卷 佚新唐書本傳曰。賈耽。字敦詩。滄州南皮人。天寶中。舉明經補臨清尉。上書論事。徙太平河東節度使。王思禮署為度支判官。累進?州刺史。治凡九年。政有異績。召授鴻臚卿。兼左右威遠營使。俄為山南西道節度使。


梁崇義反東道。耽進屯穀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東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馬樊澤奏事。澤還。耽大置酒會諸將。


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俄為東都留守。貞元九年。以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封魏國公。順宗立。進檢枚司空左仆射。時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


屢移病乞骸骨。不許。卒。年七十六。贈太傅。謚曰元靖。耽嗜觀書。老益勤。尤悉地理。至陰陽雜數罔不通。其器恢然。蓋長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1:02:35 | 只看該作者

〔劉氏(禹錫)傳信方〕


新唐志二卷 佚唐才子傳曰。劉禹錫字夢得。中山人。貞元九年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工文章。時王叔文得幸。禹錫與之交。嘗稱其有宰相器。朝廷大議。多引禹錫及柳宗元與議禁中判度支鹽鐵案。憑藉其勢。多中傷人。御史竇群劾云。挾邪亂政。即日罷。憲宗立。叔父敗。斥朗州司馬。州接夜郎。俗信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俄延。其聲傖佇。禹錫謂屈原居沅湘間。作九歌。使楚人以迎接神。乃倚聲作竹枝辭十篇。武陵人悉歌之。


始坐叔文貶者。雖赦不原。宰相哀其才且困。將澡用之。


乃悉詔補遠州刺史。諫官奏罷之。


時久落魄。郁郁不自抑。其吐辭多諷托。遠意感權臣。而憾不釋。久之召還。欲任南省郎。而作玄都觀看花君子詩。語譏忿。當路不喜。又謫守播州。中丞裴度言。播猿?所宅。且其母年八十余。與子死決。恐傷陛下孝治。請稍內遷。乃易連州。又徙夔州。後由和州刺史。入為主客郎中。至京後游玄都詠詩。且言始謫十年還輦下。道士種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而來。無復一存。唯兔葵燕麥。動搖春風耳。


權近聞者蓋薄其行。裴度荐為翰林學士。俄分司東都。遷太子賓客。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公恃才而放。心不能平。行年益晏。偃蹇寡合。乃以文章自適。善詩精絕。與白居易酬唱頗多。嘗推為詩豪。曰。劉君詩在處。有神物護持。有集四十卷。今傳。


〔薛氏(弘慶)兵部手集方〕新唐志三卷注曰。兵部尚書李絳所傳方。弘慶太和河中少尹。 佚。


〔薛氏(景晦)古今集驗方〕新唐志十卷注曰。元和刑部郎中。貶道州刺史。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1:04:43 | 只看該作者

〔崔氏(元亮)海上集驗方〕

 

新唐志十卷 佚新唐書本傳曰。崔玄亮。字晦叔。磁州昭義人。貞元初。擢進士第。累暑諸鎮幕府。父喪客高郵。臥苫終制。地下濕因得痹病。不樂進取。元和初。召為監察御史。累轉駕部負外郎。清慎介特。澹如也。


稍遷密歙二州刺史。歙人馬牛生駒犢。官籍蹄?。故吏得為奸。玄亮焚其籍一不問。民山處輸租者苦之。


下令許計斛輸錢。民賴其利。歷湖曹二州。辭曹不拜。太和四年繇太常少卿。改諫議大夫。朝廷推為宿望。拜右散騎常侍。每遷官。輒讓形於色。鄭注構宋申錫,捕逮倉卒。內外震駭。玄亮幸諫官叩延英。苦諍反復數百言。文宗未諭。玄亮置笏在陛曰。孟軻有言。眾人皆曰殺之。


未可也。


卿大夫皆曰殺之。


未可也。


天下皆曰殺之。


然後察之。


乃置於法。今殺一凡庶。當稽典律。況欲誅宰相乎。


臣為陛下惜天下法。不為申錫言也。


俯伏流涕。帝感悟。眾亦服其不撓。繇此名重朝廷。頃之移疾歸東都。召為虢州刺史。卒。年六十六。贈禮部尚書。玄亮晚好黃老清靜術。故所居官。未久輒去。遺言山東士人利便近。皆葬兩都。吾族未嘗遷。當歸葬滏陽。正首丘之義。諸子如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1:05:19 | 只看該作者

〔鄭氏(注)藥方〕


新唐志一卷 佚按新唐書。鄭注絳州翼城人。世微賤。以方伎游江湖間。太和末。仕至校檢尚書左仆射。鳳翔隴右節度使。


與李訓等謀誅宦者。事敗被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1:06:22 | 只看該作者

〔韋氏(宙)集驗獨行方〕


新唐志十二卷 佚新唐書韋丹傳曰。丹子寅。推蔭累調河南府司錄參軍。李班表河陽幕府。宣宗謂宰相墀曰。丹有子否。以寅對。帝曰。與好官。乃拜侍御史。三遷度支郎中。盧鈞節度太原。表寅為副。時回鶻已破諸部入塞下。剽殺吏民。


鈞欲得信。重吏視邊。寅請往。自定襄雁門五原。絕武州塞。略云中。逾旬注遍。見酋豪鐫諭之。視亭障守卒。


增其稟約。吏不得擅以兵侵諸戎。犯者死。於是三部六蕃諸種皆信悅。召拜吏部郎中。出為永州刺史。還為大理少卿。久之拜江西觀察使。政簡易。南方以為世官。遷嶺南節度使。南詔陷交趾。撫兵積備。以干聞。加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咸通中卒。


〔玉壺備急方〕(崇文總目。作別集玉壺備急大方。)宋志三卷(崇文總目。作一卷。)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1:07:08 | 只看該作者

〔司空氏(輿)發焰錄〕


新唐志一卷注曰。圖父。大中時商州刺史。佚舊唐書司空圖傳曰。圖父輿精史術。大中初。戶部侍郎盧弘正領鹽鐵。奏輿為安邑兩池稅鹽使。檢校司封郎中。先是鹽法條例疏闊。吏多犯禁。輿乃特定新法十條奏之。


至今以為便。入朝為司門員外郎。遷戶部郎中。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1:07:54 | 只看該作者

〔許氏(詠)六十四問〕


(宋志。作六十四問方秘要方。注曰。詠。一作泳。)新唐志一卷 佚按新唐書宗室傳曰。永安壯王孝基曾孫涵子?。貞元初為饒州別駕。外家高以善歌入宮。因御醫許泳通書坐誅。


宋志注。作許泳。豈其人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1:08:32 | 只看該作者

〔青蘿子道光通元秘要術〕


(崇文總目。無青蘿子道光五字。不著撰人名氏。)新唐志三卷注曰。失姓。咸通人。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1:10:54 | 只看該作者

〔葉氏(長文)啟玄子元和紀用經〕


宋志一卷 存工部尚書致仕許寂序曰。昭皇在御。余嘗布衣奉詔。講易禁殿。忤言驚俗。尋乞還山。茹芝采藥。與羽人梁自然。為山水師友。丹灶之外。博究經方。救世活人。歲千百數。春和秋爽。多歷名山。一日授余啟元三章曰。君食熟酪。可施此藥。余雖敬受。莫測其所謂也。


後辟兵入蜀。方悟熟為蜀。因施藥治人。多獲康愈。由是蜀人遂無夭枉。同光從王入朝。齒發已衰。旋乞致仕。卜林泉於洛。居歲余。又悟酪為洛。自洛人得藥。起死者不可勝數。白牛師語。歷驗無差。食於蜀。食於浴。余神其事。乃書經之首。以傳後世。


程永培跋曰。宋史藝文志。載有啟元子元和紀用經一卷。世傳絕少。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引用方書。無所不采。而獨遺此卷。或未嘗寓目耶。王肯堂準繩。曾引其說。以後諸家。絕未見有用其方者。


今按此卷。乃傳自越之許寂。寂本四明山道士。後至蜀歷官至尚書。蜀降唐遂家於洛。寂於蜀洛兩郡。治人病無不愈。余偶得之。


如獲至寶。是夜虛室生白。乃此書之光也。


執方療病。輟應手愈。第本有闕字。然木亦不刊。留之以待補者。


余乃據啟元子素問原注補之。


尚有不及補者。


則目力所限。考據難周。又不敢參以私意。仍留木以俟博覽君子。按乾隆中程永培刊六醴齋叢書。收有是書。無葉長文序。題云唐啟玄子王冰著。又有許寂序。所言虛夸難信。然檢其文。決非宋以後物。且與陳氏三因方所引相合。則要為古書無疑矣。


〔蘇氏(越)群方秘要方〕(宋志注。要一作會。)新唐志三卷 佚。
 

〔李氏(繼皋)南行方〕(崇文總目。作南得方。)新唐志三卷(崇文總目。作十卷。)佚。
 

〔唐宣成公太和濟要方〕(舊闕唐宣成公四字。今據藝文略錄之。宋志。作濟安。)崇文總目五卷(宋志。作一卷。)佚。

 

〔白氏(仁敘)唐興集驗方〕新唐志五卷 佚。
 

〔包氏(會)應驗方〕新唐志一卷(宋志。作三卷。)佚。
 

〔梅氏(崇獻)方〕(藝文略。作道士梅崇獻。)新唐志五卷 佚 。


〔醫門秘錄〕崇文總目五卷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1:12:32 | 只看該作者

〔姚氏(和眾)延齡至寶方〕

 

(舊作董延齡至寶方。今據藝文略改訂。崇文總目。作姚和撰誤。)新唐志十卷佚錢侗曰。延齡至寶方十卷。姚和撰。按唐志宋志。延齡上。並有眾童二字。通志略。刪去童字。作姚和眾撰。


以眾字並為人名。謬矣。後醫書類五。有保童方一卷。宋志。亦作姚和眾撰。則又承通志之誤。


按唐志延齡上。有眾童二字者。是上文有姚和眾童子秘訣二卷。故誤添此字。錢侗謂以眾字並為人名。謬。此說反非。證類本草。多引姚和眾方。


〔李氏(昭明)嵩台集〕新唐志三卷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1:13:26 | 只看該作者

〔陳氏(元)北京要術〕

 

新唐志一卷注曰。元為太原少尹。(崇文總目。作二卷。) 佚冊府元龜曰。陳立。京兆人。家世為醫。後唐明宗朝。為太原少尹。集平生驗方七十五首。並修合藥法百件。號曰要術。刊石置於太原府衙之左。以示於眾。病者賴焉。


按元立二字。必有一誤。五代史後唐明宗紀。天成元年。八月甲寅。醫官張志忠為太原少尹。別不載陳氏名。豈系闕文歟。


〔亡名氏醫鑒〕崇文總目一卷 佚。


〔證病源〕崇文總目五卷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14:53 , Processed in 0.14062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