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1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觀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03:1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觀復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觀復是觀照萬物,復歸於道的意思。

 

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致虛守靜是修道的工夫,人的心靈思想時時受累於外物,或因情欲干擾不得安寧,或為無知蒙蔽不能清明,無法理解至德要道。

 

老子認為唯有透過修道工夫,使虛靈不昧,身心安靜,如此澄思淨慮,才能領悟道理。

 

虛靜清明的心可以直觀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產生興起,表面看似紛然雜陳,最後終會歸本還原至同一個原理原則。

 

這裡「虛極」、「靜篤」的「極」與「篤」是形容「虛」與「靜」的副詞。

 

根據王弼的解釋,老子意在「以虛靜觀其反復,凡有起於虛,動起於靜,故萬物雖並動作,卒復歸於虛靜,是物之極篤。」

 

也就是說老子以致虛守靜的明心工夫,摒除雜慮,以觀照萬事萬物變化消亡的法則,任何事物皆是自「無」中生(有生於無),一切運動之前的狀態必是靜止;

 

待事物消亡後復歸於「無」,運動停止後自然是靜態。

 

所以「虛靜」正是萬事萬物最終極確實的歸宿。

 

王弼此說可供參考。

 

由上可知老子肯定人心有「觀照」的功能,不過這裡的「觀」是心靈體悟,與感官經驗無關,不同於〔道德經〕第五十四章所說:「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的「觀」。

 

後者是根據對個別事物觀察的經驗,歸納出該類事物的通性特質。

 

所以說要了解個人修身的道理,就要從觀察個人做起;

 

要了解大夫之家、諸侯之國,乃至共主的天下各個應守的道德法則,也當從分別觀察家、國、天下著手。

 

〔道德經〕中只有第十六章與第五十四章出現「觀」字,而含義卻有極大差別,值得留意。

 

其次「復」在此有歸本還原的意思。

 

老子本有「逝遠而反」的說法,認為宇宙萬事萬物皆初始於一理(即自然之道),最後復歸於一理,有如花葉凋零後落下覆蓋根本,老子稱之為「歸根」。

 

歸根就是返本,也就是回復事物的本性,回歸自然的原理。

 

因此從表面看,從「歧異性」的觀點看,萬物並作,森然羅列,好似毫無相同之處,但是從原理看,從「相同性」(theSameness)的觀點看,萬物皆源於同一個原理,等到毀滅消亡之後,又都歸於同一個原理。

 

正如〔莊子‧德充符〕中所說:「自其異者而觀之,肝膽楚越也;

 

自其同者而觀之,萬物皆一也。」

 

「觀復」是「明心見性」之後始能產生的心靈體悟,對施教者與受教者而言都是高難度的修養功課。

 

老子對人類精神功能的信賴推崇,使得他的教育思想充滿了精神理想主義(spiritualisticidealism)的色彩。

 

教育工作的要義首在自我修養,能透過致虛守靜的工夫,摒除感官嗜欲的干擾,打破知識知見的障蔽,達到澄思靜慮的境界,便可以心靈觀照萬有的原理。

 

由此可見老子認為最高層次的教育,乃是純粹思辨的教育。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07:21 , Processed in 0.17186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