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8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勸學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02:16: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勸學所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勸學所係清末民初之地方教育行政機構;

 

首由嚴修於任直隸學務處督辦時試行,後嚴修升任學部侍郎,乃將其直隸之現行勸學所章程,通行於全國。

 

勸學所為各廳、州、縣之地方教育行政機關,歸地方官監督;

 

下轄學區,辦理地方學務。

 

勸學所之組織,設總董一員統之,其下每區設勸學員一人;

 

其職責除推行小學教育外,尚兼及社會教育之舉辦。

 

宣統二年(1910),實行地方自治,勸學所之地位及事權,漸與自治事務發生牴觸,於是乃有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勸學所章程〕之修訂。

 

依據〔改訂勸學所章程〕之規定,原總董改稱勸學員長,勸學員照舊;

 

勸學員長及勸學員均由地方官遴選,申請派充。

 

勸學所經費,原由各地就地籌募,此時則由該管長官負責,因而勸學所之地位,亦由原來半官方性質而正式成為地方官署之行政機關。

 

民國改元之初,地方教育行政制度極為紊亂,據教育部第三九九號咨文:「有已設地方自治機關,並照小學校令設有學務委員者;

 

有仍用勸學所名稱者;

 

有裁勸學所併入縣公署者;

 

有專設縣視學者;

 

有裁勸學所而另設教育公所者;

 

有裁勸學所而設縣教育款產經理處者;

 

有裁勸學所而照從前學區,先設學務委員受縣知事之監督者;

 

此外更有勸學所業已裁撤,而縣行政公署之專管教育機關尚未成立,以致一縣學務無人負責者。」

 

元年(1912)二月一日,臨時大總統公布〔畫一現行各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始規定於縣公署設科,以司教育事宜。

 

至於地方,則仍保留勸學員。

 

四年十二月五日,教育部公布〔勸學所規程〕,又恢復縣設勸學所,規定勸學所之職掌為:輔佐縣知事辦理教育行政事宜,並綜核各自治區之教育事務。

 

勸學所置所長一人、勸學員二至四人、書記一至三人。

 

所長由縣知事呈請道尹委任,並報由該管最高級行政長官咨報教育部;

 

勸學員則由縣知事呈請道尹委任,並由道尹轉報該管最高級行政長官;

 

書記為分掌會計及文書事務之人員。

 

五年(1916)四月,政府公布〔勸學所規程施行細則〕,規定勸學所之職責包括:(1)義務教育之調查、勸導及督促;

 

(2)教育經費之管理、分配及稽核;

 

(3)各學區之設置及其聯合事宜;

 

(4)學校及其他教育事業之設置;

 

(5)私塾之改善;

 

(6)私立學校之認可及核准;

 

(7)學校之建築設備衛生;

 

(8)縣屬教育之統計報告等。

 

為履行這些職責,勸學所得呈請縣知事召集縣教育會議,以求集思廣益。

 

會議由縣署主持教育之職員、勸學所所具、縣立學校校長及教職員、各區區董及學務委員、縣知事特別指定之教育會會員及地方士紳代表等人員組成之。

 

由於社會演變,勸學所之功能已不能切合實際之需要,各方均呼籲加以改革;

 

教育部因於十一年九月召集學制會議於濟南,會中決議以縣區為地方教育行政單位,設教育局,而大總統亦於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以教令第九號公布〔縣教育局規程〕。

 

於是全國各地之教育行政機關,均改名為縣教育局,而施行數十年之勸學所名稱,從此消失。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05:50 , Processed in 0.09375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