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9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禮之本】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00:57: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禮之本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禮之本出自〔論語‧八佾篇〕。

 

「林放問禮之本。

 

子曰:『大哉問!

 

禮,與其奢也,寧儉;

 

喪,與其易也,寧戚。

 

』」魯國人林放感於當世禮樂崩壞,故向孔子請教禮的本原意義。

 

孔子鑑於一般人都只見到禮的形式與表面,而林放卻能問及禮的本原問題,所以稱許他問到了「大」題目。

 

在孔子的回答中,「奢」是指以排場的奢侈表現為重,「儉」則是儉省到缺少了應有的準備;

 

「易」是徒重儀式文飾而沒有哀痛之實(按〔朱熹集注〕),「戚」是指哀痛而禮文不備的哀戚。

 

孔子認為,雖然儉戚與奢易都不合禮,但是比較之下,儉戚更接近禮的精神,所以在無法兼顧的情形時,他寧可選擇儉戚而避免奢侈或徒重形式。

 

由於孔子是用「奢易儉戚」舉例回答林放,所以實際上並未直接地回答林放關於何謂「禮之本」的問題。

 

至於禮的真正本原為何?

 

在〔八佾篇〕的另一處孔子曾說:「人而不仁,如禮何?

 

人而不仁,如樂何?」

 

由這幾句話可以看出禮樂之本在於「仁」,人對禮樂兩項,若不是出自不安或不忍之心,則縱然行禮作樂,只是徒具形式,沒有基本精神,也就沒有意義。

 

雖然,禮的本原在於「仁」,但是禮的意義絕不是只有仁心而已,禮還要以適度的行為來表現仁心,「禮貴得中」。

 

孔子為何不逕以禮之本回答,可能是顧慮到林放執本賤末因而忽略了禮的真正意義,因此孔子乃舉四失以告,以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方式,讓「禮之本」自然的顯示出來,而孔子所舉的例子也可謂具體著實,意在使林放自加體悟。

 

由此亦可見聖人之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4:54 , Processed in 0.17189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