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學習論】 Environmental-LearningTheor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研究語言的習得與發展的學者分三派:一是環境論者:他們認為語言的獲得必須要有適當的環境,強調環境和學習對語言的獲得與發展有決定性影響;
二是先天論者:認為人類的語言能力是先天遺傳的,以生物學和神經生理學作為理論的基礎,人類大腦具有其他動物大腦所沒有的語言區,而且語言的發展關鍵期在二至十一、十二歲,過了關鍵期才施以語言訓練,則難以有效;
三是綜合環境論和先天論的觀點而立論者:從語言的認知結構發展來立論,以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modation)來說明。
環境學習論者以模仿、增強、人際互動、母語學習說明環境決定語言的學習與發展。
模仿論者除了認為兒童的語言學習是對成人語言摹仿外,主要在選擇性模仿。
換言之,兒童以選擇形式和功能相似的語言來表達,而且在自然情境中獲得語言的學習和應用。
增強論者認為兒童說話內容的真實性,最容易獲得成人的關心與鼓勵;
語法的應用正確與否則在其次。
人際互動論者認為兒童是在和年長的人或成人的語言交談中最容易也最快習得語言。
母親的語言,簡短而具體,誇張而重複,最能幫助孩子理解和習得語言的意義和應用。
其實不僅是語言的學習,任何能力的發展與學習都是在實際環境中學習,即學即用。
在成人的增強和示範下學習,兒童的能力最容易獲得發展,知識也最容易獲得。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