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0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興趣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4 23:29: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興趣論

 

DoctrineofInteres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興趣論係指在決定教學的內容與方法時,學習者的興趣應予以考量,並加以運用的教育理論。

 

教育史上,興趣論的產生係基於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裴斯泰洛齊(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等人的倡導,而由赫爾巴特(JohannF.Herbart,1776~1841)形成;

 

後來第葛莫(C.deGarmo,1849~1934)與杜威(JohnDewey,1859~1952)等人加以發揚或修正。

 

自然主義(naturalism)巨擘盧梭的兒童中心教育主張,在教育史上造成了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1473~1543)式革命;

 

他認為成人不要以其眼光來衡量兒童,而應該將其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若僅為了成人本身著想,而不慮及兒童本身的需要、能力及興趣,那只是顯示成人的自私心在作祟。

 

因此盧氏主張要尊重兒童的價值與興趣,就要給予兒童自由。

 

瑞士偉大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受到盧梭自然教育學說的影響,主張讓自然來引導兒童的一切教育活動;

 

由於兒童的才華潛藏於自然所給予的稟賦中,因此所有人為的窒息,都將摧殘自然所賦予兒童的經驗及力量。

 

裴斯泰洛齊進行的實際教育活動,帶給德國莫大的衝擊,也激發了德國著名教育學者赫爾巴特的思考,從而形成了他的興趣論。

 

赫爾巴特在教育史上的一大貢獻,即是他提出了「多方面興趣」(many-sidednessofinterest)的說法。

 

在赫爾巴特的想法中,興趣對於教學的進行相當重要,但興趣並非表面的取樂或愉悅,而是一種學習的因素;

 

興趣就如同意志(will)一樣,是觀念的一種功能,產生於新舊觀念相遇時,舊觀念對於新觀念所表現的一種善意(hospitality)。

 

因此,對於赫爾巴特來說,興趣有兩方面的意義;

 

(1)興趣是教學的結果:因為新舊觀念在聯合時會有一種愉快感覺,只要教師能妥善運用新舊觀念的聯合安排,學習自然會產生興趣;

 

(2)興趣是教學的方法而非目的:教師應該多方面盡可能提供各種活動與學習機會,來擴大兒童興趣的範圍及程度,以增進兒童對於教材的統覺(apperception)。

 

赫爾巴特並且分析了多方面興趣的來源:(1)知識興趣(knowledgeinterest):指直接與自然界接觸而引起的興趣,又包括了經驗上的興趣(empiricalinterest)、思索的興趣(speculativeinterest)與審美的興趣(aestheticinterest)等類;

 

(2)倫理興趣(ethicalinterest):指與人交往而產生的興趣,又包括同情的興趣(sympatheticinterest)、社會的興趣(socialinterest)與宗教的興趣(religiousinterest)等類。

 

由此種興趣的畫分,赫爾巴特也確立了學科的學習,應以對自然界進行探索的「科學學科」及對人際交往進行研究的「人文學科」作為核心。

 

赫爾巴特的教育學說傳入美國後,深受歡迎;

 

一些追隨者如第葛莫等人都曾著書說明赫爾巴特教學力法的要旨。

 

不過也有一些學者如杜威等對其興趣概念則加以批判。

 

杜威在其著作〔興趣與意志訓練有關〕(InterestasRelatedtotheTrainingoftheWill)中,先批判了赫爾巴特的興趣概念後,再提出其興趣心理學。

 

他反對統覺論對於興趣的看法,認為統覺論是將興趣視為觀念聯合或觀念衝擊時的被動反應,這種興趣其實只是教育的結果,而非教學的動機或方法。

 

杜威因而以生物學的觀點提出了他自己的興趣心理學;

 

以為興趣乃是生命的原始自我推動力之一,非由外界對象所激起,而是個體本身挑選了外界對象並將自己附著於對象之上才產生。

 

杜威強調 興趣處於行動者自己生長的方向上,所以在基本上是一種自我表現的形式,是一種自我往外自發活動的產物。

 

杜威藉此種對於興趣主動面的強調,調和了傳統中「興趣」與「努力」(effort)的對立。

 

杜威並且相信,興趣的緊張狀態是來自於某些不易克服的阻礙,因此當興趣愈濃厚時,愈需要努力來加以克服困難。

 

持平而論,赫爾巴特的興趣論固然有過度重視教師作用而忽略學習者主動興趣之嫌,但其對於教師應妥善運用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興趣的說法,在教育史上仍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

 

杜威視興趣為個體生命原始的推動力,其對於兒童主動思考能力的重視,也確實可彌補赫爾巴特視興趣為被動經驗之憾。

 

但是杜威之後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的末流,有時也因過分放任學生自由而備受批評。

 

赫爾巴特與杜威兩人的觀點,一個重視教師本身,另一個則重視學生,如何巧妙運用興趣於教學之中而不致有所偏廢,則可說是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07:53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