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修撰】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翰林院修撰乃明、清兩代翰林院職官名。
修撰之名起於唐,張昌齡嘗為北門修撰,孫逖為集賢院修撰。
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置修撰三等,曰集英殿修撰、右文殿修撰及祕閣修撰。
唐、宋之修撰皆為史館官職。
明代以翰林院中設修撰、編修等史官,但修撰、編修並無固定的修撰任務,因為記起居注或修國史,在翰林院下專設有起居注館和國史館。
然修撰、編修等閒亦充任鄉試考試官、會試同考官、殿試收卷官等。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定修撰為正六品。
洪武十八年,更定翰林品員,又定進士一甲授修撰,二甲以下授編修、檢討,其秩自學士正五品以下至七品不等。
是年擢一甲進士丁顯等為翰林院修撰,二甲馬京等為編修,吳文為檢討。
成祖永樂二年(1404),授一甲三人為翰林院修撰、編修,又命選修撰、編修、庶吉土等二十八人就學文淵閣。
修撰有時也成為閑置的官銜,如永樂十三年,蘄州同知桂宗儒柔懦當黜,改修撰。
修撰也可為入閣的候備人選,如英宗正統十二年(1447),選修撰劉儼、商輅等十人入東閣,君制誥,讀中祕書,仍命侍經筵,以備他日內閣之選。
世宗嘉靖八年(1529)又限翰林之選,侍讀、侍講、修撰各三員,編修、檢討各六員。
清因明制,授狀元為修撰,榜眼、探花為編修。
修撰、編修等的翰林官官品及薪俸並不高,然而因由科舉而進,而且朝中要職皆由翰林補進,職居清要,因此是一種榮耀的社會地位象徵。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