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正式結構與非正式結構】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學校的正式結構是指學校的科層體制(bureaucracy)。
根據社會學者韋伯(MaxWeber)的說法,科層體制具有下述特徵:(1)由一系列特定的職位或官階所形成;
(2)依照一定的專門性才能,選任適當的人員擔任職務;
(3)具有正式訂頒的組織章程、行事規則,規定任職者之權利、義務,以及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
(4)對任職者之升遷、待遇、以及發展機會均有明確而合理的保障。
學校制度逐漸擴充,科層化趨勢亦日益明顯。
為達成其目標,學校(與其他組織一樣)必須有功能上的分工:即根據法定的章程與規則,依照所需的專業才能,分別任用各級行政與教學人員。
就整個教育行政制度而言,由教育部長(下有次長、司長……)、廳長(下有副廳長、科長……)、局長以及各級教育行政人員,自成一個體系;
就學校內部組織而言(以中等學校為例),由校長、主任、組長、導師、專任教師、職員,以及於學生,另成一個體系。
所有教育人員(包括行政與教學人員),在各自體系中,占有一正式(法定)的職位,享有一定的權利,並負有一定的義務。
除了正式的科層結構之外,近年來許多研究顯示,超越法定行為之外的許多非正式(informal)人際關係,即非正式結構,對於組織目標的實現具有重大的意義。
正式結構是有意的協調活動的體系,而非正式結構則是由一種無意的、不定型的、及無組織的人際關係所形成。
非正式關係不但對正式組織產生制約作用,而且賦予正式組織以活力;
雖有時會妨礙正式組織的運作,但也能為正式組織擔任某些積極的任務。
例如:學校非正式關係能傳遞校長在正式場合中所不便表達的事實、意見、建議或決定。
此乃因有些事情若由正式程序來處理,便會傷害到當事人的人格尊嚴,而一位教師若因此無法維持其自尊心時,便無法在學校中有效扮演教師角色。
此外,非正式關係也可由調節成員服務的意願來維持組織的凝聚力。
因此,在正式組織運作過程中,非正式關係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
由於近代學校組織日趨擴大,人事及行政措施方面的問題亦日趨複雜,使得校長無可避免的在教育角色外,也成為一位行政首長。
因此在學校行政中,校長如能與校內其他人員充分協調、有效溝通,必可減少彼此之間的緊張氣氛,進而和諧一致達成學校教育的目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