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質的探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6:25: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質的探究

 

QualitativeInquir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質的探究是一種以實際情境為場地,透過參與觀察、訪談等方法,對情境中的生活意義作深度分析與詮釋的探究方式與過程。

 

質的探究以發現實際情境中的真實生活面貌為目的,其基本假設與採用的方法、工具,以及解釋的方式,均與傳統量化的探究不同;

 

主要的特點如下:1.不預設明確的假設與研究架構:質的探究視研究的對象為一豐富多變的生命體,認為情境中的人與事物可能展現許多難以事先預測的現象。

 

所以應該以較為非結構式的、彈性的架構與方法進行探究,不宜預先限制了研究範圍。

 

2.以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質的探究中,研究者必須以自己為研究工具。

 

非但要親臨現場,要親自感知情境中的意義,要與情境中的人建立關係,更要判斷所得資料的價值。

 

雖然研究者也會利用觀察表、問卷等輔助工具,但是仍然要倚重自身的敏銳與反省力。

 

3.重視小樣本的深度分析基於大樣本的推論:質的探究希望發掘某個事物、情境、個體的豐富意義,了解個殊現象的深層蘊義。

 

雖然一個小樣本、個殊情境新呈現的狀況未必能代表普遍現象,但是質的探究卻更重視彰顯一個小生活世界的特質。

 

4.資料來自研究者與情境中人事物的直接接觸:質的探究經常採用參與觀察、訪問重要行動者、文件分析等方法,直接與研究對象接觸,感知人的想法與情緒,體察環境中動態關係,以獲取所需資料。

 

5.對意義的詮釋重於因果關係的歸納:質的探究著重對研究對象的充分描述,並不刻意迴避主觀性、價值涉入及研究者的情感表達等問題。

 

並且認為意義的詮釋遠較客觀、價值中立地尋繹因果關係更為重要。

 

由於質的探究著重於小樣本對象的詮釋,而研究者涉入對象情境甚多,因而被質疑是否具有科學性。

 

質疑點為:(1)信度與效度不高。

 

因為受到研究者主觀因素的影響,不同研究者對同一情境的探究結果會有較大差異;

 

而觀察所得也未必反映真象,因為有觀察者效應;

 

(2)受到研究者主觀性影響太大。

 

整個探究過程中,由觀察、訪談、紀錄到寫成報告,研究者的主觀認知與感受都影響到對事實的解釋,所以研究結果很難避免偏見與價值觀左右;

 

(3)無法廣泛推論。

 

由於樣本小,研究所得即使能呈現一個小群體的真象,卻未必能推論到大群體,也無法據以建立原理原則;

 

(4)整個探究程序的結構性不足,難以進行系統性的反覆驗證。

 

事實上,上述的質疑都是站在量化研究的立場所提出的。

 

然而質的探究對於「科學性」的觀點原本即與量的探究不同,所以上述質疑也有學者提出反駁。

 

支持質的探究者認為,科學性未必是要反覆驗證、堅守價值中立及主客體分離的原則;

 

科學性的研究目的也不僅在建立普遍化的因果法則。

 

質的探究為求解釋的結果更符合真象,研究者常須盡力蒐集第一手資料,反覆檢視修正,並力求克服偏見,以提高信度與效度。

 

若是談到主觀性的問題,則任何一種研究方法皆須經過人進行資料分析與解釋,多少也有主觀成分,並非質的探究獨有。

 

至於研究結果能否普遍推論,質的探究較不關心普遍化的可能性,而關心所描述的內涵所能推論到的情境與其中的問題。

 

質的探究之基本方法論即有別於量化的觀點,在實施過程中,研究者力求嚴謹、講究證據以符合科學研究的精神,但卻不宜以量化的立場要求其「科學性」。

 

愈來愈多的研究者發現二者應互補短長。

 

(參見「量的探究」)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22:43 , Processed in 0.15625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