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模式】 CurriculumMode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蔡司(R.S.Zais)於〔課程:原理與基礎〕(Curriculum:PrinciplesandFoundations,1976)一書中,對於模式一詞有精要之說明。
他主張「模式」係總結資料與現象,並用以對這些資料和現象加以綜合理解的簡要表述。
模式一詞,有時被認為與「理論」一詞同義,但蔡司認為,確切言之,它只表述了理論的一部分。
引申模式之義,則課程模式可謂是對課程現象,包括課程目的、內容、教學、評量、師生關係等要素,以及各要素間之關係,以簡要的方式加以總結性和綜合性理解的表達和說明。
所以,一種課程模式,事實上就是在表達某種課程理論,也在表達某種課程發展構想。
用以表述現象的簡要方式,蔡司認為主要有四種:第一,物理模式或操作模式(physicalorworkingmodel),通常以三層面的立體設計來顯示現象如何運作;
例如,化學課中常以顏色球來顯示分子結構;
又如,博物館常以星球模型來解說行星如何繞著太陽運轉。
第二,概念或語文模式(conceptualorverbalmodel),乃以語詞的隱喻來綜合與理解現象;
例如,教育即「過程」,學校如「工廠」,課程即「目標」,這些隱喻就是以概念表達的模式。
第三,數學模式(mathematicalmodel),乃以數學的符號或公式來表達現象或現象間之關係,物理學中著名的公式「E=MC2,」即是一例。
第四,圖解模式(graphicmodel),就是以圖式來說明現象的各要素和要素間的關係,這也是常見的表達方式。
在課程領域中,較常使用的是概念模式和圖解模式,或者是這兩種的綜合使用。
因此,課程模式通常以概念模式或圖解模式,或者兩者兼用的方式呈現。
較常見的概念表意課程模式有「目標模式」(或稱為工學模式、生產模式)、「過程模式」和「情境模式」。
目標模式以「目標」此一概念,作為課程理論建構、課程設計與發展,乃至課程評鑑的核心。
過程模式則主張目標具有暫時性、工具性和價值指涉等特性,因而放棄以「目標」為核心的課程發展理念,改為強調教育歷程本身的內在價值與意義,故以課程的過程作為課程發展的核心概念。
情境模式則強調學校的社會情境因素,在課程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影響,故以情境此一概念來說明課程現象,作為課程發展的核心概念。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