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聯邦與各邦聯合教育計畫委員會】 Bund-LänderKommissionfürBildungsplanungundForschungstorderung(German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聯邦德國在文化與教育上採取各邦分權制以致影響全國教育政策的統一與協調,於是聯邦議會於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二日公布了[憲法]第九十一條b項的修正案。
根據該項規定,教育計畫和科研的促進是屬於聯邦共同的任務。
有了這個基礎,聯邦與各邦於一九七○年簽訂了一項有關設立教育計畫委員會的協定。
一九七一年他們促成了教育模型試驗互相協調的基準協議。
到了一九七五年更擴充到促進共同研究的模型試驗。
聯合教育計畫委員會也像各邦教育廳長常設會議一樣是協調各邦教育政策的機構,其中聯邦政府當然也參與其事。
在東、西德統一後,十六邦各派代表一人,聯邦政府派代表八人,卻擁有十六個投票權。
聯合教育計畫委員會在投票時必須超過二十五張的票數,才能作出決議案。
投不贊成票的各邦並不受到該決議案的約束。
該委員會歷來事實上都是以一致通過作成決議案的。
聯邦與各邦聯合教育計畫委員會的任務是要對整個教育制度提出長期的基準計畫,其中的部分計畫並對經費問題提出建議。
該委員會在一九七三年經過很激烈長久的辯論才提出一項〔教育整體計畫〕(Bildungsgesamtplan)。
計畫的內容包括教育制度到一九八五年以前的發展模型。
各邦的歧見透過這項協議才能勉強予以克服。
但是一些保守的邦政府對於定向學級、綜合中學和師範教育問題都投下了特別保留的票。
就是由於這種的保留,各黨派採取極端的立場而阻礙了工作的進展。
該委員會原有意就〔教育整體計畫〕設定一九九五年以前的進度表,但沒有成功,幾乎要宣布解散。
聯合教育計畫委員會的成就並不在整體教育長期計畫方面而在於對聯邦與各邦個別重點合作改革方案上面。
在過去二十年間一共進行了二千項模型試驗。
從一九八三年開始他們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資訊交通技術、音樂文化陶冶、環境保護、同化客籍員工子女和重視殘障青少年教育方面進行了試驗。
這些試驗的貢獻並不在於教育架構的改變而在促進教育制度改革有利的氣氛。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