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德育的主客體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4:58: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德育的主客體論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德育的主客體論」可從廣狹兩方面探討,就廣義觀點言,德育的主體指道德教育中接受教育的學生,德育的客體則是學校的教師、學生家長與社會大眾。

 

若就狹義觀點來說,則僅限於學校道德教育中師生的互動關係,傳統上仍以教師為施教主體,學生為受教客體。

 

到了開放社會,由於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觀念相互濡染,因之師生之間的主客體不再那麼明確與絕對,使得師生雙方兼為德育的主體與客體,亦即師生在德育活動中交互影響而收教學相長之效。

 

歐陽教在〔德育原理〕書中分別依師生雙方對道德理性與情感介入的深淺程度、量的對應關係,以及質的深層關係來分析師生之間主客體關係在德育上的涵義。

 

1.道德理性與情感介入:(1)深知深愛:師生主客體間,具有高講理與高關懷的關係,能互尊互諒,深切介入德育的理性與情感層次。

 

此種德育的方法與效果最好。

 

(2)深知淺愛:師生主客體間,具有高講理與低關懷的關係,能深深介入德育的理性層次,卻沒有多少師生間的情感交往或關懷。

 

這種德育關係與效果,易流於冷酷的道德原理的辨析,而缺乏人性的關懷。

 

(3)淺知深愛:師生主客體間,具有低講理與高關懷的關係,雖未深切介入道德理性的對話,卻能多方相互關懷。

 

這種德育方式與效果,易流於盲目的情感的氾濫,變成溺愛或縱情。

 

(4)淺知淺愛:師生主客體間,具有低講理與低關懷的關係,並未深深地介入德育的理性與情感層次。

 

師生間的講理態度與關愛之情只限於表面,這種德育方式與效果,易流為無知獨斷與寡情忘恩的後果。

 

2.量的對應關係:從量的對應來看師生之間的關係,包括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等。

 

最理想的方式是一對一的關係,這種關係有助於提升師生間之道德理性與情感交流。

 

師者可善用時機因地因人而採用這種方式,以彌補流於規格化的一對多的班級型態的道德教學。

 

3.質的深層關係:若就師生關係之實質內涵而言,師生間應以「吾-汝」(IandThou)原則相處,而非「我-它」(IandIt)關係。

 

亦即教師應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視學生為人格的主體,而非無人格的物或工具(it),努力引導學生從事道德理性的探索,並能真切關懷學生的言行舉止與情緒成長,師生之間相互尊重、互信互愛,則其主客體關係將充滿德育意義。

 

綜括而言,德育活動中師生的主客體關係應同時兼具知識與關愛之情,除了希望教師善於隨機而教並在適當時機採用一對一的關係之外,也深盼師生雙方以「吾-汝」原則相處,而將對方視為完整的人,如此則教師不自視為知識權威、專業代表,學生也能尊師重道,而不抱持以金錢換取知識的心態。

 

因此唯有德育的主客體雙方能妥為配合,才易於發展和諧而深摯的關係,否則將無法獲致充分交流與相互影響的功用,因而失去雙方可兼為主客體的互補意義。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21:4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