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萬木草堂】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萬木草堂係光緒十七年(1891)康有為於廣州長興里開堂講學而設立。
此草堂類如書院,唯其宗旨、規制卻大異其趣;
其經營既不受政府資助,亦未得紳商捐獻,多係康氏自籌。
初時學生僅有二十餘名,光緒二十年遷至廣府學宮時,已逾一百多名。
據梁啟超[南海康先生傳]載,康有為講學「以孔學、佛學、宋明學為體,以史學、西學為用,其教旨在激勵氣節,發揚精神,廣求智慧。
……每日在講堂者四五點鐘,每論一學,論一事,必上下古今,以完其沿革得失,又引歐美以比較證明之,又出其理想之所窮及,懸一至善之格,以進退古今中外,蓋使學者理想之自由日以發達,而別擇之智識亦從生焉。」
「先生初接見一學者(按,應即準弟子),必以嚴重迅厲之語,大棒大喝,打破其頑舊卑劣之根性,以故學者或不能受,一見便引退;
其能受者,終身奉之,不變塞焉。」
草堂以志道、據德、依仁、游藝為學綱,分義理、考據、經世、文字四學;
講學內容多為學術源流,又特重德育(尤其習禮以尊孔),另每間日習體操,每年並有遊歷的安排。
草堂又有「學長制」,分助各科,計有博文科學長(主助教授及分校功課)、約禮科學長(主勸勉品行糾檢威儀)、干城科學長(主督率體操)三類;
另委一學長任書器庫監督,管理圖書儀器。
入萬木草堂學生每人每年交脩金銀十兩,約同其他書院,但貧寒子弟則免費。
學生在堂除聽康有為講學外,主要是靠自己自修和討論,範圍涵蓋中國古書和西洋譯書(如江南製造局、容閎、嚴復和外國傳教士傅蘭雅、李提摩太等譯書)。
此外,每日亦須以靜坐與三省之法來養心治身。
學生不分年級班次,只由學長來領導新生讀書;
也沒有課考,而是採用「札記簿制度」,由學生自修時自記疑問和心得,每半個月呈繳一次,由康有為批答,各生造詣深淺即由此考察。
草堂另有一要事是編書,即協助康有為的著述工作;
如梁啟超曾協助[新學偽經考]的校勘,和[孔子改制考]的分纂。
通常參與的學生是由康氏指定,然後採團隊方式進行,工作時間和各人負責內容皆由學生自行商定。
萬木草堂於戊戌政變(1898)時遭查禁,但在其短短八年歷史中,對於兩廣學風和青年思想產生了相當影響。
而草堂諸生在晚清至民初期間組織學會、刊行報紙、創辦學校、成立政黨,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情形,亦可見其教育之成功。
康有為獻身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但從其草堂講學到北京參政一貫言行,的確給晚清造成相當的衝擊,他以儒變法與以儒為教的思想,在萬木草堂的講學著述活動以及師弟間喜談時務留心政治的風氣中,已可見梗概。
萬木草堂可說是康有為推動中國現代化工作的起點,而在近代教育史上的意義,則標示著教育積極因應時局政事的經世理想,以及傳統書院講學趨於變遷轉化的歷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