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劉基(1311~1375)字伯溫,處州青田人。
初習春秋學,博通經史;
早年學道未遂,後從鄭復初受濂洛之學;
二十二歲中進士,歷任江西、浙江縣丞,儒學副提舉、元帥府都事等官,以與當道不合,復遭排擠,乃辭官還鄉,隱居著述。
元至正年間,朱元璋稱吳王,招賢納士,乃欣然應召,備受重用。
明初開國,任劉基為御史中丞,後任資善大夫,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
卒謚文成。
劉基著作,多完成於元代;
至明成化年間,後人輯其所著合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二十卷,今有四部備要本。
劉基在宇宙論方面,指出元氣是宇宙的本質,也是天之氣的主宰,元氣先天地而存在。
他說:「有元氣乃有天地,天地有坏,元氣無息。」
因此在他看來,元氣是萬物的來源,而且永恆存在。
劉基同時也提到理,以為理是絕對的本體;
他認為在這個以氣為形體的天當中,理是它的心,它的根本,也就是說理為天之心,是天之質,它隨著氣化而流行於萬物。
聖人能包天地括萬物,使他們的心能與天之心合一,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
在人性論方面,他強調後天的環境對於人性的影響,不過他又指出如能固其心志,養其心志,則可以不受外物或環境的影響。
在道德修養方面,他強調「敬以直內,離物內求」,與朱子須於日用動靜之間,無處不下工夫不同。
他又主張理在人心,亦在萬物,與陸九淵的心外無物,理在心中,亦不相同。
在道德實踐方面,他提出知德易,行德難,所以在道德實踐方面,他主張要勇於任事,擇善而行。
在應付仕途順逆方面,他主張遇則仕,不遇則隱,主張在仕途如受人猜忌,應全身遠害。
在研習儒學經典方面,劉基主張借經典來闡明其理學思想,他也建議明太祖選用朱注的四書五經來考選人才。
尤其他所著〔春秋明經〕一書,有很多新的見解,曾獲得明代學者何塘(柏齋,〔明儒學案〕卷四十九有傳),及清末國學大師章太炎的推許。
劉基又指出人心修養,如能心清無欲,處事泰然,則其和氣與天上的正氣相感應,而有顯示災異、懲惡揚善的作用。
他也用這種氣的感應來解釋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但他反對鬼神及靈魂的說法。
他在其〔春秋明經〕中,把〔春秋〕與〔大學〕中的明明德聯貫起來,把〔春秋〕看作是存天理、正人倫、闡明君臣大義的經典,乃是他超越過去治春秋學學者的新見解。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