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樂】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韶樂相傳為虞舜時的樂舞,又稱「大韶」、「韶箾」、「簫韶」,於〔周禮‧春官‧大司樂〕中將「大韶」列為周代「六樂」之一。
先秦典籍也有記作「九招」者,如〔呂氏春秋‧仲夏紀〕記載帝嚳時代作九招,帝舜命質修之,內容為歌頌舜帝之德能繼承堯帝。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季札觀賞周樂的情況時「見舞韶箭者,曰:德至矣哉!
大矣!
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篾以加以此矣!
觀止矣!
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由文中可見他是多麼感動地讚嘆韶箾的樂舞,認為韶樂像包容廣闊天地般偉大無比。
〔論語‧述而〕中也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又據〔論語‧八俏〕記載:「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可知孔子稱讚韶樂之感動人心,已達盡善盡美的地步。
至於韶樂的演出形式,據〔尚書‧益稷〕載:「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似可推知韶樂係以排簫為主要伴奏樂器,而舞的部分包含九次變化,又稱為「九辯」,歌的部分包含九段,又稱為「九歌」。
屈原〔離騷〕云:「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樂以自誤。」
說明夏啟曾把九辯和九歌使用於放蕩的享樂生活。
其後,如〔周禮‧春官〕的記載,周代用大韶之樂舞來祭祀四望,即祭祀四方的星、海、山河等。
另外,據〔通典‧樂〕云:「秦始皇平天下,六代廟樂,唯韶、武存焉。」
可知秦代尚存韶樂,並說明先秦招舞由漢高祖更名為「文始」,表示王者不相襲樂,漢代之後韶樂已完全失傳。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