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街模式】 BankStreetMode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一九六八年美國教育署(TheU.S.OfficeofEducation)在〔後續教育方案〕(FollowThroughProject)提出後,為了提高幼兒教育的專業品質,由政府敦聘十所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相關科系的學者專家,依據專長學理,設計適合學前及學齡兒童的教育模式。
銀行街模式即是由畢柏(BarbaraBiber)等人在銀行街教育學院(BankStreetCollegeofEducation)依據皮亞傑(J.Piaget)理論演化發展的課程。
此模式小組除從事研究以外,還出版圖書、訓練師資、建立基金會、托兒所等。
銀行街模式早期的重點在經由有系統的觀察、紀錄兒童如何學習,以探索教育目標和教育價值的重要性,並透過教育性的練習,達到發展的功能。
杜威(J.Dewey)所主張的教育即生活,即是該模式所推崇的教育信念。
〔後續教育方案〕開始實施後,更進一步強調:教學必須促進兒童主動探索事物和自我思考的能力。
此模式的教育目標為:(1)培養幼兒卓越的智能與良好態度;
(2)建立幼兒正確的價值觀與自我概念;
(3)發展自立、自尊、自重、自我肯定與自我成長的完整兒童。
教學時強調良好互信的師生關係,教師扮演幼兒學習經驗中自我肯定及自我觀念的居中協調者,給幼兒有效的協助,並透過幼兒對事物的好奇與關心,充實幼兒經驗,促使幼兒視獲得知識與吸收新技能為一種樂趣,以提高幼兒學習動機。
課程計畫必須配合幼兒身心發展與生活環境,以適合其能力、興趣與需要。
課程內容包括:1.提供幼兒活動學習情境:幼兒經由身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達到學習效果,例如對身體各部分器官的探索、具體實物的操作。
2.有計畫的認知教學:發展幼兒的記號功能、語言能力,以成為一個能夠接受與反應的個體。
3.促進幼兒對環境的認識和了解:學校內外環境觀察、認識,節慶、歷史故事講述,最近重大事件討論。
4.將戲劇與幼兒經驗結合。
5.發展幼兒面面俱到的能力。
6.協助幼兒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總之,銀行街教育模式以師生感情互動為基礎,透過良好的課程設計,環境的安排,及教師的教學引導,使幼兒從事認知的學習。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