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巴特的形成說】 FormationTheoryofHerbar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赫爾巴特(JohannF.Herbart,1776~1841)的形成說,否認人有種種的官能(faculties),以及只靠科學發展心靈與道德的說法。
赫爾巴特認為教育不是由內向外的開展過程,也不是官能的訓練。
教育是靠外在提示教材,形成觀念的聯合作用,而強化學生的心靈。
心靈本來空無所有,全靠教學的作用,由外而內供給材料得以形成。
赫爾巴特指出,人類的心靈不過是對外界眾多的真實刺激,所做的種種不同的反應;
這些反應稱為表象(presentations)。
心靈隨時會應外界的材料而生新的表象,舊的表象的強度也就漸次減弱。
形式訓練說主張的心靈官能,如注意、記憶、思想、知覺、情緒等其實都僅是潛伏著的舊表象與新表象相聯合而產生,而不同表象各有不同性質,彼此聯合,乃構成心靈;
心靈全靠外在之提供觀念教養而成。
赫爾巴特此種心靈形成說,在教育上有三個涵義:1.人類心靈是全靠外在反應之聯合作用,良好之教材得以形成種種表象,而構成心靈。
2.先前之表象形成統覺以控制或同化後來之表象。
新表象是建立在舊表象之上。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即是選擇適當之教材,以確定最初之反應性質;
其次是要根據個體已有之觀念,安排表象出現之次序,使所經驗得以建立在舊經驗之上。
3.一切的教學都有正確的步驟,如何有效地教學是最重要的事。
既然學生受知是建立在新教材與已潛伏的意識彼此的交互作用上,故而教學的第一步驟為預備,緊接著就是遵循新舊表象作用之歷程,再進一步就是把新構成之內容具體化,實際運用於某一工作。
赫爾巴特在教育上最大的貢獻,是在使教學從形式訓練說的刻板方法變為有意識的方法;
他認為教學是一有程序的意識活動,教學與訓練的過程都可以明確地加以規定。
同時他也重視具體教材的價值,而關注教學法與教材的連貫,對於教育實際與理論的結合有極大的貢獻。
然而,赫爾巴特忽略了個體與環境相互影響與變化的歷程。
教育的經驗並不僅如赫爾巴特所言,是外在材料進入心靈受容器的經驗,而是一種個體天賦能力與外在環境之種種交互作用;
藉由這種交互作用,不但個體能力得以發展,環境且因而獲得改善。
因此教育是一種個體與環境之重新改造和更新的歷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