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聞達】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3:34: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聞達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聞達語出〔論語‧顏淵篇〕。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

 

』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

 

』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

 

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張問的雖然是「達」,但孔子知道子張所問的並不是真正的「達」,所以反問子張他所說的「達」是什麼意思。

 

子張回答的果然是與「達」不同意義的「聞」,子張重視的是外在的名聲,但孔子則明白地指出外在的名聲並不是真正的「達」,因為真正的「達」是要以內在的德行為本,先重視個人內在的生命本質,而後才能無處不達。

 

至於「聞」則是注重外在的表象,以博取眾人的歡心,雖然也能建立名聲,而實際的行為卻與外表相反,是由虛偽而致的名,這樣的聞並不是達。

 

達與聞的最大差別,就在於誠偽之別。

 

兩者的結果雖然看來類似,但其間的境界實有高下之別。

 

對學者來說,為學的目的不在求名,否則所學必不務實且易流於媚俗近利。

 

宋儒程子說:學者最好務實,不要好虛名,有意求名,便已失去學者的大本,還能學到什麼呢?

 

為名而學,是做偽。

 

也就是說,在出發點上已經錯了。

 

求名和求利二者雖有清濁之分,但都同樣出自「利心」,不是學者所應該有的。

 

孔子看出子張為學之病在不務實,故曉之以「聞達之辨」。

 

可見真正求達而不求聞的人,才是聖學的真正入門者。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21:4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