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的學習】 MonitoringLearning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監控是附隨主要活動所發生的活動。
監控的學習則是指學習善用自己的知識、認知策略以及訊息傳遞系統的能力以從事學習、記憶、思考與解題的作業。
大多數認知學者均認為,和學習有關的心理過程具有階層體系的特性,而監控的能力是和學習有關的高階過程,會影響兒童的學習行為。
一般說來,監控能力可以分成二類:(1)為順利達成學習所需的各種統整和協調的活動,如計畫、預測、對學習活動的監視等;
(2)了解對於所學知識到底學會了沒有,以及學習此項知識所需的歷程或步驟。
以記憶來說,記憶監控是在記憶時進行檢查的歷程。
根據傅來福(J.H.Flavell)的分法,記憶監控可分為下列四個方面:(1)敏感性:學習者對什麼情境需要使用有意的記憶要特別敏感;
(2)人的變項:學習者要知道自己本人有哪些屬性會影響到記憶;
(3)作業的變項:要知道記憶作業的哪些作業要求或項目特徵會影響到記憶成績;
(4)策略的變項:要知道訊息儲存及回憶的各種記憶策略。
由於每種心智能力不同,與其有關的監控能力也有各自的發展階段與學習策略。
一般說來,愈大的兒童對自己的監控愈有把握。
至於用以訓練學生獲得監控能力的學習策略或方案包括:自我發問策略、心像法、分析問題與答案關係的策略、在閱讀前形成語意構圖的策略、重讀、說出段落大意、做筆記、摘要、預測、交互教學法、互動原案法、告知學習策略等。
這些方法對增進學習者對策略的運用和對理解歷程的監控有正面的效果。
例如甘布萊(L.B.Gambrell)和貝爾斯(R.J.Bales)以小學四、五年級學生為對象,教他們運用心像法找出文章中明示的和隱含的不一致之處。
結果接受訓練教學的實驗組學生在偵測方面的表現比控制組學生好。
這點顯示心像法可以作為理解監控的策略。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