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利教育思潮】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實利教育在光緒年間即已發端,當時以開發實業造就專門人才為主。
光緒三十二年(1906),學部奏請宣示教育宗旨,指陳:「方今環球各國,實利競爭,尤以求實業發達為要政,必人人有可工可商可農之材,斯下益民生,上裨國計。」
故五項宗旨,「尚實」即居其一,同時並規定:「今欲推行普通教育,凡中小學堂所用教科書,宜取淺近之理,與切實可行之事,以訓諭生徒。
修身、算術、國文等科,皆舉其易知易從者,勗之以實行,課之以實用;
其他格致、圖畫、手工,皆當視為重要科目。
……教員於講授之際,凡有事實可指者,必示以實物標本,使學生知聞並進,且時導學生於近地遊覽,以為實地研究之助。」
民國成立以後,教育部改訂教育宗旨,明文規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實利教育仍在宗旨之中。
學者主張實利教育最力者,為商務印書館〔教育雜誌〕編輯陸費逵,他在〔民國教育當採實利主義〕一文中,以個人的生活關係強調實利教育之必要,並以唯生論立場,說明軍國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感教育均必恃乎實利主義;
又指出「實利主義教育不僅在開發實業,使民有智,而且可養成能勤儉耐勞、自立自營的美德,促進社會國家之進步。」
民國四年(1915),湯化龍任教育總長,於頒布的〔教育綱要〕中申明教育宗旨,亦注重實利;
並將實利分成物質之實、精神之實兩種,物質之學必寄以精神,精神之學必本於物質。
在實際的設施方面,民國二年八月,教育部公布〔實業學校令〕,分實業學校為甲乙兩種,甲種施以完全的普通實業教育,乙種施以簡易的普通實業教育;
並將以前的高等實業學堂改為專門學校,分農業、工業、商業及醫學等。
此外,又另添設女子職業學校,專為女子謀出路。
自此以後,實利教育思想乃人於實行期,而在學制上取得應有的地位。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